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32例植入CRT起搏器和/或除颤器(CRTP/CRTD)的患者,采集基线和CRT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后者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中段肾上腺髓质素原(MR-proADM)、内皮素-1(ET-1)以及和肽素(CPP)。以CRT术后半年心功能降低1级同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定义为有反应。比较CRT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各项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随访[12±6(6~24)]个月,CRT有反应20例(62.5%),术前MR-proANP水平有反应组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42.7±94.0) pmol/L vs (250.7±150.8) pmol/L,P=0.03],其它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RT反应组术后6个月MR-proAN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无反应组无差异。其他指标则在有反应及无反应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基线MR-proANP血清水平可以预测CRT反应,CRT术后6个月MR-proANP与NT-ProBNP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判断CRT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复律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272例患者,术中未能恢复窦性心律。男191例,女81例。术中给予静脉推注伊布利特,依据应用伊布利特后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79例)和无效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及安全性。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的总成功率为65.81%。有效组左房内径为(42.21±5.45)mm,无效组为(43.56±4.9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安全、有效,且成功率与患者左房内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一站式射频消融AF及室间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自3家医院接受一站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HOCM合并AF患者11例,记录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左心房内径等参数变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F及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前左心房直径(45.0±4.0)mm,室间隔厚度(21.0±5.0)mm,静息LVOTG(81.0±21.0)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随访时间为13.9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AF复发;左心房直径(43.0±6.0)mm,室间隔厚度(19.0±4.0)mm,静息LVOTG(35.0±27.0)mm Hg,静息LVOTG较术前显著减低(P<0.01)。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HOCM合并AF患者,一站式AF及室间隔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科学、实用的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为心脏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方法 以泰勒模式为基础,基于文献回顾、焦点小组讨论,初步拟订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5。最终确立的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管理、考核评价4个部分。其中,培训目标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2项;培训内容含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73项;培训管理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1项;考核评价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 结论 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科学合理,可为心脏康复护士开展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Ⅱ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TS)评分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患者手术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人I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uroSCOREⅡ和 STS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两种评分对预后判断的分辨度和校准度,并根据EuroSCOR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3%)、中危(3%~6%)及高危(≥6%)组,比较各组间的预后差异。结果:80例IE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例(3.75%),远期随访共死亡6例(7.50%)。EuroSCOREⅡ、STS及联合评分对远期总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36、0.833、0.846,对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946、0.980、0.98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均>0.05,提示分辨度和校准度均良好。住院期间高危组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接近(11.8% vs. 10.3%,P=0.358),在低危组和中危组被高估(P<0.01);中危组预期远期总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接近(4.1% vs. 4.2%,P=0.718),在高危组被低估(11.8% vs. 17.2%,P<0.05),在低危组被高估(1.9% vs. 0,P<0.01)。结论:EuroSCOREⅡ和STS评分对于预测IE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远期死亡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Amplatzer多孔筛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CO)治疗房间隔膨出瘤(ASA)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使用Amplatzer ACO经导管介入封堵ASA合并房间隔缺损的16例成人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46.23±8.56)岁,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复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结果 1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2例选用25/25mmACO,5例选用30/30mm ACO,9例选用35/35mmACO。手术时间为25~65min,平均(38.67±11.72)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后患者无脑卒中发生,心脏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对于ASA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者,采用ACO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方便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份这两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237例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比常规组的93.04%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比常规组评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的配合以及护理工作的发展,临床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对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未明确病因的206例心率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103例以及对照组10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行食道调搏术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对于门诊未明确病因的心率失常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增加食道调搏电极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