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3.
目的系统评价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4月关于糖尿病患者使用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控制血糖的随机对照试验, 筛选和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信息。试验组患者使用基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的管理方案;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采用常规或其他血糖管理方案。主要结局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次要结局指标为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 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 各效应指标均进行显著性分析并提供其95%CI。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 包含1 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HbA1c(...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程度,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获得性衰弱认知情况问卷,对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2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认知得分(19.12±5.93)分,认知正确率42.50%,其中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概念认知得分为(7.54±4.18)分,认知正确率31.42%;对ICU获得性衰弱治疗预防认知得分为(11.89±3.14)分,认知正确率56.62%。不同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护理岗位的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的认知程度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降低ICU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的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心理体验和感受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提炼出53个主题,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合成4个整合结果:正性情绪体验;负性情绪体验与应对;障碍与挑战;期望与需求。结论各级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重视ICU护士心理状况,提高ICU护士临终照护能力,同时着力改善临终患者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次入院是否为心衰再入院将病人分为心衰再入院组(24例)和非心衰再入院组(65例),比较2组病人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果 心衰再入院组男性比例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BNP、球蛋白水平高于非心衰再入院组,FT3水平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球蛋白、性别、卒中等因素后,FT3水平下降是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8, 95%CI:0.040~0.966)。结论 FT3水平下降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肺源性心脏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5例肺源性心脏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45)和B组(n=50)。A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和呼吸机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和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有效率92.0%(46/50)高于A组的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氧分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后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肺源性心脏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血气和炎症指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缺少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而提高临床对CVST的认识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CVST,改善CVST患者预后。目的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结果、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人口学特征:男41例(32.5%),女85例(67.5%),男女比例为1:2.1;发病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37±15)岁,以21~35岁者居多(48.4%)。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首诊于急诊者65例(52.6%),首诊于专科门诊者61例(48.4%)。排在前五位的危险因素: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45例(35.7%),免疫系统疾病、病因不明各18例(14.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各11例(8.7%),血液系统疾病8例(6.3%),败血症5例(4.0%)。临床表现:头痛101例(80.2%)、恶心呕吐57例(45.2%)、意识障碍37例(29.4%)、抽搐36例(28.6%)、偏瘫16例(12.7%)、视物模糊10例(7.9%)、言语不清8例(6.3%)。D-二聚体检测结果:D-二聚体为0.10~55.32 mg/L,平均D-二聚体为(4.15±3.07)mg/L,其中D-二聚体升高(≥0.50 mg/L)者109例(86.5%),另17例(13.5%)D-二聚体正常。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首选颅脑CT检查,怀疑CVST者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或静脉窦成像(MRV)及增强MRV检查确诊。血栓部位:横窦109例(86.5%)、乙状窦91例(72.2%)、上矢状窦52例(41.3%)、窦汇13例(10.3%)、直窦6例(4.8%);累及静脉窦数量:1个31例(24.6%)、2个53例(42.1%)、3个29例(23.0%)、4个及以上8例(6.3%);脑实质病变:脑梗死24例(19.0%),脑出血22例(17.5%),无脑实质病变80例(63.5%)。治疗及预后: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7~10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至少3个月以上;4例患者因脑出血量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入院时轻症105例(83.3%)、重症21例(16.7%),入院21 d轻症116例(92.1%)、重症10例(7.9%),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3.2%。结论CVST患者以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少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是CVST的主要危险因素;颅脑MRI、MRV检查尤其是颅脑增强MRV检查是目前最佳的无创CVST诊断手段,抗凝治疗是CVST患者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案,同时也是基础治疗方案,而经治疗后CVST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