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tenascin-c(tn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异常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而揭示该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 不同水平乙醇(100、200、300、400、500 mmol/L)持续处理斑马鱼胚胎,制备斑马鱼异常发育模型,收集受精后24、48 h斑马鱼胚胎并固定,用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tnc在斑马鱼异常发育时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 mmol/L乙醇处理的斑马鱼胚胎在受精72 h其他系统未发现发育异常,而心脏已出现畸形.100、200 mmol/L乙醇处理后,RT-PCR结果示tnc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表达上调,而原位杂交信号变化不明显;300 mmol/L及以上乙醇处理的胚胎,原位杂交结果示tnc在体节处表达下降;100~400 mmol/L乙醇处理的胚胎,在受精48 h tnc在斑马鱼心脏部位均有表达.结论 tnc在低水平乙醇处理时表达即上调,对胚胎正常发育有保护作用;在心脏异常发育时表达,促进心脏的正常发育;tnc在病理状态下的表达模式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保守性,而且在胚胎和成体时期也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普遍开展,应用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报道日见增多,但针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报道较少。我院自2001年开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来,已成功为3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施行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自愿接受治疗的住院患儿,男1例,女2例;年龄3岁8个月至8岁。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2例为2个房间隔缺损孔,1例直径为16mm和4mm,两孔间距离为3mm;另1例房间隔缺,直径为10mm和3mm,两孔间距离为5mm。第3例为房间隔3个缺损孔,直径分别为18mm、3mm、2mm,两…  相似文献   
3.
Yang SW  Qin YM  Cao LM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17-917
患儿男,11岁9个月。因“发热、咳嗽7d,加重2d”入院。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咳嗽,予抗感染输液等治疗,仍时有高热,腹痛、腹胀,呕吐胃内容物。2d前病情加重,出现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纳差,尿少。体检:体温38.8℃,脉搏128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61/28mmHg(1mmHg=0.133kPa)。神志不清,精神极度萎靡,气促,全身见密集充血性斑丘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出血,杨梅舌。颈抵抗,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NIH 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氨基胍(AG)、葛根素(Pue)对NIH/3T3中CTGF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孵育制备AGEs,运用荧光法测定AGEs水平。用不同浓度葡萄糖(20、50和80 mmol•L-1)制备的AGEs培养NIH/3T3细胞24 h;用5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NIH/3T3细胞0、6、12、24和48 h。观察AG和不同浓度Pue(0.25、0.5、1.0和1.5g•L-1)的干预作用。应用RT-PCR检测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BSA对照组比较,用20、50和8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24 h后,NIH/3T3中CTGF mRNA表达增高(P<0.01),以50 mmol•L-1最明显。与0 h比较,同一浓度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6、12、24及48 h后,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增高(P<0.01),以24 h最明显。与5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24 h比较,AG和不同浓度的Pue干预后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AGEs能增强NIH/3T3中CTGF基因表达,且与孵育AGEs的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提示AGEs可能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纤维化的发展,AG和Pue可抑制AGEs促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暴发性心肌炎2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2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2例;年龄0.5~8.0岁.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或风湿性等其他心脏疾病.分别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等.患儿入院后均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21例患儿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均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17例.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14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18例好转,CK-MB降至正常,出院时及出院后1.5个月检查心脏大小恢复正常.3例死亡.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可致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较好.若出现心脑综合征,安置临时起搏器可帮助患儿度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6.
膜周室间隔缺损(perime membrane ventricular sepetal defect,PM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以往介入器械设计缺陷较多,疗效不佳,治疗主要依赖外科开胸手术。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3年4月采用Amplatzer膜周室间隔封堵器治疗小儿PMVSD8例,获得良好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单心室心功能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检测47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等指标,并和有创、无创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单心室患者邻近残余心腔侧的房室瓣环Sm、Em、Em/Am比值显著低于非残余心腔侧的相应指标。与正常儿童相比,单心室患者房室瓣环两侧的Sm、Em、Em/Am比值显著降低;QSm间期显著延长。正常儿童的二尖瓣环Em/Am比值与二尖瓣血流E/A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单心室组房室瓣环Em/Am比值与房室瓣血流E/A比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单心室患者的QSm间期与心导管测定Max(dp/dt)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7),Sm与Max(dp/d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在检测单心室异常室壁运动、评价舒张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QSm间期是评价单心室收缩功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于智芬 《中国校医》2006,20(1):13-13
1病例摘要 1.1病情过程 患者,女,53岁,因发热、腹泻1 d,于2005年4月12日晚20时来院就诊.体检:体温38℃,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5/85 mmHg;咽喉充血、红肿,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我们采用不同乙醇浓度,处理不同发育时期的斑马鱼胚胎,以探讨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 (CAR)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及CAR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幼鼠模型 ,术后 1周开始给予小剂量CAR(0 .1mg·kg-1·d-1)和大剂量CAR(10mg·kg-1·d-1)干预 7周 ,观察不同剂量CAR对幼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细胞凋亡、Bcl 2和P5 3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CAR可改善心功能指标 ,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上调Bcl 2蛋白及下调P5 3蛋白表达 ,HCAR组作用明显。结论 :CAR可有效减少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的心肌细胞凋亡 ,防治CHF ,效果以大剂量明显 ,这可能与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