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85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颅内胶质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常误诊为颅内肿瘤。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43岁。因“间断性头痛3月余”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近3个月逐渐出现头顶部间断性疼痛伴双下肢无力,每次持续约半天,无视物模糊、头晕、恶心呕吐等。外院头颅CT显示脑白质密度改变,曾给予降颅压治疗,症状未见缓解。2000年曾患“甲亢”行放疗,2002年转为“甲减”。查体:神志清楚,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良好。眼底检查提示慢性视盘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及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血液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头颅MR I提示脑白质脱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过80岁的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58例高龄(均≥80岁)急性脑梗塞患者,大多数行头颅MRI平扫加弥散加权成像(DWl),少数行CT检查。依影像学结果按梗塞病灶的大小分为两组:大面积梗塞(直径>1.5cm)及小面积梗塞(直径≤1.5cm,主要为腔隙性梗塞)组。回顾比较两组间发病特点;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冠心病、房颤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时间、30天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临床指标。结果:大面积梗塞组占16例(27.6%),小面积梗塞组占42例(72.4%)。首发症状中大面积梗塞组以意识障碍(87.5%vs23.8%;P=0.018)、严重偏瘫(93.8%vs28.6%;P=0.012)、头痛(43.8%vs14.3%;P=0.026)、言语障碍等症状为主,小面积梗塞以以肢体无力、行走不稳(64.3%vs6.3%;P=0.001)、头昏、眩晕(52.4%vs25.0%;P=0.028)、言语不清、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大面积梗塞组房颤高发(43,8%vs14.3%;P=0.030),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88.1%vs56.3%;P=0.041)、糖尿病(54.8%vs18.8%;P=0.021)高发。在大面积梗塞组急性期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较多(75.0%vs40,5%;P=0.035),两组均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大面积梗塞组的并发症较多,平均住院日为小面积梗塞组的近二倍,死亡率较后者明显增高(25.0%vs4.8%;P=0.03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以较小面积的腔隙性脑梗塞多见。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较高。大面积梗塞组房颤的发生较高,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需要更积极的综合诊治管理。常规尽早行头颅MRI加DWI有助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沙林染毒大鼠脑组织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沙林染毒模型,常规治疗后经鼻给予NGF或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梨状皮质区可见较多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数量[(404.75±25.17)个/mm2]明显减少(39.44%);而经鼻给予NGF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神经元数量[(651.94±36.02)个/mm2]减少不明显.结论 经鼻给予NGF可以减轻沙林染毒大鼠梨状皮质区损伤程度.经鼻给予NGF有可能成为针对沙林所致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尼莫通注射液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由于其特殊的溶媒成分、药理作用和使用要求,对临床护理提出较高要求,在操作前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操作中须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控制好输注时间,排列好输液次序,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拔针后要加强穿刺处护理和疗效观察。护士素质的提高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安全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的重要保护。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与偶然发现的白质损害周国庆,金永清,孙中玉老年人脑白质常在MRIT2加权像出现高密度信号。这些改变多与以前的临床症状无联系。有研究认为,这种皮质下偶然发现的损害(1Ls)与痴呆有关。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的1Ls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研究...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2006年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向前推进,每年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从困惑中看到曙光,新的证据在不断补充、深化、否定、修正、延伸先前获得的认识。在过去的一年里,卒中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重症监护和急诊医疗以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老年椎基底动脉眩晕的MRI和MRA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引  言糖代谢异常在缺血性脑梗死 ( ICI)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 ICI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糖状态与预后相关。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作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正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观察了66例 ICI患者急性期 Hb Alc及空腹血糖 ( FBG)的变化 ,初步探讨 Hb Alc增高与 ICI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9年 1月至 6月首次 ICI收住院的患者 66例 ,其中男 50例 ,女 1 6例 ,平均年龄( 65.32± 9.50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 31例 ,糖尿病 3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2 1…  相似文献   
10.
小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脑动脉属椎、基底动脉的长旋支 ,供血范围主要包括小脑、脑干外侧部及被盖部。小脑梗死好发于 6 0~ 80岁男性 ,根据影像学改变可分为区域性和非区域性两大类。缺血机制不同 ,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本文重点阐述小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各小脑动脉闭塞时的临床 -解剖相关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