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脑循环仪治疗52例偏头痛急性发作,疼痛完全消失1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采用脑循环仪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应力屏蔽引起的肌腱组织内各种细胞因子的改变与肌腱挛缩密切相关,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改变情况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应力屏蔽对跟腱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左后肢行跟腱应力屏蔽后分别饲养2周和4周,随机抽取的10只大鼠的右后肢正常跟腱组织做对照。以ELISA定量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造模组转化生长因子β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1);造模2周与4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跟腱应力屏蔽2周后转化生长因子β已明显升高,到屏蔽4周未见下降,肌腱的合成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3.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等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 2 9例 ,采用Fugl Meyer评估表 (FMA)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入选条件 :①中风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者 ,腕背伸肌力≤ 3级 ,肌电图 (EMG)波幅 >5 μV ;②意识、认知无障碍 ;③发病 2~ 3周。选择符合以上条件患者 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9例 )和对照组 (3 3例 )。 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表 1)。表 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组别例数脑梗死脑出血年龄 (岁 , x±s) 治疗次数( x±s)治疗组 2 91 8…  相似文献   
4.
麻玉慧  陈康  唐兰  刘坤  张也  马燕红 《中国康复》2023,38(6):354-357
目的:观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髋部肌群肌力特征,并探讨其与腰部疼痛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NLBP患者(CNLBP组)30例,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评估CNLBP组疼痛侧、非疼痛侧与对照组右侧髋部肌群肌力。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60°/s)测定2组髋屈曲、髋后伸、髋内收、髋外展、髋内旋和髋外旋肌群的峰力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部功能。以峰力矩/体重评估髋部肌群肌力,并进行CNLBP组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对比、两侧分别与对照组右侧对比。对CNLBP组髋部肌群肌力和腰部疼痛、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NLBP组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峰力矩/体重比值均低于非疼痛侧且低于对照组(P<0.05)。髋屈曲、髋外展肌群肌力与腰部疼痛程度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肌力与腰部功能评分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CNLBP患者存在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及髋外旋肌群肌力下降。以纠正髋部肌群肌力失衡为目标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腰部疼痛及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6个月时综合功能预后的早期变异因素。 方法共选取上海地区211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内科治疗,未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入选时收集每例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S-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等共计27项早期变异指标。于发病后6个月末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将其结果作为患者综合功能结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可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综合功能结局的早期变异因素包括治疗方案、CNFD评分、年龄、糖尿病、S-FMA评分、吸烟和劳动程度。 结论有多种早期变异因素能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综合功能结局造成影响,其中以治疗方案、CNFD评分和年龄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具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使用支具前及配戴掌桡侧带柄支具使腕中立位,掌指关节屈45°位固定2和6周后,用Levine问卷量表及电诊断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支具使用前及使用2周后平均症状分数3.3→2.4;平均功能分数3.1→2.6,症状及功能明显缓解(P<0.01);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潜伏时3.87→2.51 ms,有极大改善,运动潜伏时5.93→5.47, 变化不明显;支具持续作用6周后与2周时比较,上述数据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中立位支具连续制动2周即能显著缓解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三十年来 ,人工关节技术发展迅速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 ,THA)已逐渐成为一项常规手术〔1〕。比起手术的进步和普及 ,国内术后康复则相对滞后。但先进的材料 ,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治疗 ,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本文对国内外THA术后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1 康复目的促进患者恢复体力 ,增加肌力 ,增大关节活动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 ,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2 康复前评价康复前评价内容包括 :①患者原发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②患肢的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77;1.06)&;#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77;1.95)&;#176;(P&;gt;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77;1.01)&;#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77;1.22)&;#176;,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lt;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常伴有一定程度脊髓功能恢复,对比观察早期康复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肢体感觉、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为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组34例为药物手术加早期康复,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感觉、运动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4周后康复组患者感觉改善率分别为(18.94±5.08)%,(23.64±5.95)%,运动改善率分别为(14.25±4.02)%,(13.79±4.06)%,两组比较康复组感觉、运动改善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介入能缩短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10.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亚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32-5333
脑卒中所引起的偏瘫后遗症中患步态异常最常见,直接影响到患日后的生活质量。通过定量步态分析、步态参数分析可以准确客观地找到患步态异常原因,现就偏瘫康复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和发展作一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