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动脉瘤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这段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脑动脉瘤病患者,把其中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另外,随机选取40例实施股动脉DSA与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股动脉介入治疗和围手术期内的科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要低,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并加以科学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川崎病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收治的1例儿科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皮肤粘膜护理、发热护理、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提升患儿的免疫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7岁。发现右侧颞下窝肿块1年。查体右侧颞下窝触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皮肤表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钾3.1↓(3.5~5.1);钙2.02↓(2.1~2.55);肌酐31↓(46~92);尿酸304(154.7~357)。CT增强显示右侧颞下窝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内见多发小斑片钙化,邻近骨质侵蚀,周边血管推移,平扫CT值约52 HU,增强动脉期60 HU,静脉期72 HU,呈轻度强化(图1a~1c)。MRI增强显示右侧颞下窝混杂信号,T 1等、低信号,T 2压脂呈等高、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呈不均匀、延时强化,周边环形强化(图2a~2e)。以“右侧颞下窝肿块”入院。在CT引导下行右侧颞下窝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焦磷酸钙盐沉积症(图2f)。  相似文献   
4.
5.
我院是一所以骨科为特色专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手术的比重占医院手术室工作最大的比重。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骨科手术的医护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近几年骨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之配合的手术器械及仪器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在我院,不同的器械公司所带来的手术器械也是迥然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手术室护士不仅在提高自己手术室的护理水平,熟悉手术部位的解剖、手术的步骤外,还必须对各类公司器械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名称,用法等。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水平,加强骨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加大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很好的完成及配合骨科手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手术室护士在骨科手术中的护理特点。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骨科手术中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因"头面痛伴嗅觉及味觉丧失4个月"入院。入院前4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痛,位于右侧顶部及右下颌,伴麻木感,每天均发作,清晨出现且较严重,下午减轻,伴右眼视物模糊,随后逐渐出现味觉减退。1个月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症状好转后发现嗅觉丧失。入院当天门诊测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额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胃管置管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传统的置管长度和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进行洗胃,并观察洗胃效果。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残留洗胃液量、洗胃后再次呕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采用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洗胃效果更佳,新生儿更耐受。  相似文献   
8.
9.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长期连续输液治疗、肠外营养及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给药。静脉化疗对血管损伤及局部刺激很大,PICC导管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对血管的伤害,恶性肿瘤患者尤为适用[1]。但在PICC导管的留置以及维护期间也会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就包括导管继发性异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