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9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277篇
内科学   265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1060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4篇
中国医学   284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Ⅱ(Ang-Ⅱ)在胃癌和癌周正常组织中蹬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病理因素。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胃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An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周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肿瘤组织中,Ang-Ⅱ和VEGF的表达相关(r=0.996,P<0.05)。Ang-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r=0.792,P<0.01)、血管侵犯(r=0.829,P<0.01)相关,而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类型(r=0.289,P=0.250)、淋巴结转移程度(r=0.290,P=0.259)、浆膜层侵犯(r=0.374,P=0.126)无关。结论:Ang-Ⅱ在胃癌中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肿瘤的分期、血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62.
(His)6 -eIF3s4融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第4亚单位(eIF3s4)真核表达载体用于进一步功能研究。方法:设计引物,以K562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eIF3s4的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于pGEM-TEasy载体,经DNA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后,将该cDNA序列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B载体,构建成(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表明,利用RT-PCR方法克隆的eIF3s4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一致,Westernblot结果证实(His)6-eIF3s4融合蛋白在Bcap37细胞中获得预期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eIF3s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表达,为建立稳定的eIF3s4高表达细胞系,进而研究eIF3s4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乳头状瘤病毒11型E7抗原(HPVllE7)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方法 预测HPVllE7抗原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并合成相对应的表位多肽和四聚体(tetramer),即HPVllE7 7-15(TLKDIVLDL)、15-23(LQPPDPVGL)、47-55(PLTQHYQIL)、81-89(DLLLGTLNI)和82-90(LLLGTLNIV).从健康HLA-A*0201成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并负载上述表位多肽,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成熟分化标记及ELISA法检测DC分泌的IL-12;成熟DC负载各组多肽后观察DC激活T淋巴细胞的效应,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的IFN-γ;四聚体检测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评价DC诱导的CTL对靶细胞的特异性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预测的5条HPVllE7表位多肽均能诱导DC的成熟分化;E7 7-15、82-90和15-23多肽负载的DC能激活T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IFN-γ;E7 7-15多肽负载的DC能刺激特异性tetramer+CD8+细胞增殖且其诱导的CTL对HPVllE7/293细胞产生高效率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结论 筛选并鉴定出1条HPVllE7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E7 7-15(TLKDIVLDL),负载该表位肽的DC体外可诱导高效、特异性的CTL效应,抗原性较强,有可能作为HPV感染治疗用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64.
膜结合配体依赖的TRAIL抗肿瘤细胞旁观者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TRAIL基因抗肿瘤作用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方法:腺病毒Ad/Lac-Z转染肿瘤细胞后作为标记的旁观者细胞,腺病毒Ad/g-TRAIL 转染肿瘤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6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同一孔内应用隔离或混合培养旁观者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方法,通过检测旁观者细胞Lac-Z酶的活性,以明确TRAIL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结果:检测了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株,包括大肠癌细胞株DLD1和Lovo、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HepG2、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卵巢癌细胞株DOV13。各株肿瘤细胞转染Ad/g-TRAIL后ELISA方法均未检测出培养液中出现可溶性TRAIL(s-TRAIL);隔离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旁观者细胞的Lac-Z活性与PBS及腺病毒Ad/CMV-GFP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混合培养组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1∶1),发现高密度细胞生长组其旁观者效应明显大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 );FACS检测Sub G0/G1 发现DOV13细胞在高密度生长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荧光及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TRAIL转染细胞可诱导周围旁观者细胞发生凋亡而自己并不首先发生凋亡。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的旁观者效应是通过TRIAL蛋白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细胞接触结合于邻近肿瘤细胞膜上的TRAIL受体而诱导旁观者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不是通过水解膜配体形成s-TRAIL而发生旁观者效应,这种作用是细胞接触依赖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对caspase 3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 blotting和DIG-EMSA研究细胞凋亡途径。结果: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可抑制羟基喜树碱(HCPT)对Bcap-37诱导的凋亡,抑制Pro-caspase 3的裂解,并能抑制IκBα 蛋白降解,阻止NF-κB活化。结论: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除特异性抑制Pro-caspase 3的裂解外,还可以抑制HCPT对Bcap37细胞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用膜滤过方式血浆置换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患者 42例 ,男 16例 ,女 2 5例。年龄 18~ 70岁 ,平均 (49.6 6± 2 3.46 )岁 ,共进行了 10 2次血浆置换。原发病为肝功能衰竭 1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0例 ;多发性骨髓瘤 8例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 5例 ;淀粉样变 2例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 1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例。利用常规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在血路泵管和透析器之间串联连接一膜式血浆分离器 ,补充的冰冻新鲜血浆或配制的白蛋白溶液由血浆分离器和透析器之间的动脉管路输入 ,经透析处理后进入患者全内。每…  相似文献   
67.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已广泛应用 ,由于痛苦小、简便 ,选择药物流产者众多。为了探索完全流产率的相关因素 ,我们对1999年1~12月在我院妇产科自愿要求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5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孕妇年龄18~41岁 ,平均(24.7±3.4)岁。停经35~70天 ,平均 (45.7±2.4)天。尿妊娠试验阳性 ,用药前行妇科、白带常规及阴道B超检查。2.服药方法米非司酮25mg/片 ,每12h服1片 ,疗程3天 ;第4天上午8时来院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急性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性粒细胞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颅脑创伤病情重者较病情轻者PWBC数与PWM比例显著提高(P<0.05,P<0.001);恢复不良组及死亡组与恢复良好组相比,PWBC数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临床监测PWBC数及PMN比例可作为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9.
骨转移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组织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 ,仅次于肺和肝。近十余年来 ,许多学科在骨转移癌的发生机理、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观念的更新 ,对骨转移癌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 ,而应认识到骨转移癌并不都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 ,恰当的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在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确切的效果。1 全身治疗1 1 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主要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采取不同的化疗和激素治疗。前者已被证实对乳房癌、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所致的…  相似文献   
70.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 ,66岁 ,教师 ,因右腰酸痛 1年余入院。无发热 ,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3次均未找到肿瘤细胞。 B超示右肾重度积水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KUB IVP:右肾至 1 2 0 min仍未显影 ,左肾显影良好。输尿管插管逆造影示右输尿管上段充盈缺损约 2~ 3 cm,右肾积水明显。 CT检查 :输尿管上段占位 ,右肾盂扩张积水 ,左肾小囊肿。ECT提示右肾基本无功能。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经右第 1 1肋间腹膜外途径行右输尿管上段探查术。术中见右肾明显增大 ,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