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0篇
  免费   107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328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1057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2313篇
内科学   913篇
皮肤病学   335篇
神经病学   290篇
特种医学   357篇
外科学   1520篇
综合类   3879篇
预防医学   1112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894篇
  2篇
中国医学   631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1067篇
  2010年   1171篇
  2009年   1218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948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白血病作用,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4.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amellarbodycount,LBC)预测胎肺生化成熟度的价值.[方法]对妊娠26~41周的88例羊水标本进行LBC、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lecithin/sphingomyelin,L/S)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测定.L/S比值或PG提示成熟定义为生化成熟,L/S比值和PG均不成熟定义为生化不成熟,根据ROC曲线获得LBC界值.[结果]①羊水LBC与孕周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孕周的增加,LBC呈指数增加(r=0.834,P<0.001).②羊水LBC与L/S比值、PG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9,P<0.001;r=0.807,P<0.001.③LBC≥35×109/L预测胎肺成熟,灵敏性97.1%,阴性预测值97.9%.特异性87.0%,阳性预测值82.5%;LBC≤10×109/L预测胎肺不成熟,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灵敏性67.1%.[结论]在LBC为(10~35)×109/L需进一步检测L/S比值和PG,可使L/S比值和PG测定的人数减少80%.羊水LBC作为胎肺成熟度的筛查试验具有简单、快速、可靠、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Ⅹ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从1997年5月至2002年8月,收治43例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患者.年龄28~44岁,平均年龄33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4~2.6年,平均1.78年.前列腺液常规(EPS)检查WBC(21±6.0)/HP.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1.4±1.3)mL/s.B超示膀胱残余尿(25±16)mL.膀胱镜检见膀胱后唇抬高,膀胱颈活检见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经尿道插入24FOlympus前列腺电切镜,于膀胱颈5、7点切开抬高的膀胱颈后唇,保留6点处的膀胱颈组织.[结果]术后随访43例患者,时间0.5-5年,平均2.8年.最大尿流率上升至(17.20±2.3)mL/s(P<0.05).39例患者术后B超测定膀胱无残余尿,4例膀胱残余尿<5mL.EPS检查WBC(6.0±3.0)/HP.1例患者术后出现逆行射精,经治疗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经5年临床随访证实,本术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7.
CPAP对化疗后单肺通气时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新的持续气道正压 (CPAP)系统,对肺癌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 22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 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 CPAP组 (B组 ),每组各 11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 B组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 CPAP( P= 0.2 kPa),仰卧双肺通气 20 min, 仰卧单肺通气 20 min,侧卧单肺通气 30 min, 60 min,于关闭胸腔双肺通气时 ,分别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 (Qs/ Qt).[结果] 于单肺通气后 30 min和 60 min时 ,B组氧合明显高于 A组 (P < 0.01), B组分流率 (Qs/ Qt)明显低于 A组 (P < 0.05).[结论] 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期间 , 非通气侧持续 CPAP,有助于提高氧合 ,减少肺内分流 ,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伊贝沙坦治疗组(I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所有大鼠均给以普通饲料喂养,I组大鼠每天以伊贝沙坦15mg·kg-1·d-1灌胃,C组和D组大鼠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测体重及血糖,处死大鼠后取骨,应用显微镜观察骨组织显微结构和进行骨组织形态密度计量学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OPG mRNA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12周末,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光镜下均出现骨质疏松表现,I组骨质疏松程度比D组轻.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MTVT在D组及I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MTPS在D组及I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1).I组与D组大鼠骨组织相比,MTPT显著增加及MTPS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与C组大鼠比较,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显著降低(P<0.01);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又较D组显著增加(P<0.01).骨组织RT-PCR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ANK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则明显高于D组(P<0.01).而RANKL mRNA在I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伊贝沙坦可使糖尿病大鼠骨组织降低的OPG mRNA表达水平得以部分恢复,上调OPG/RANKL比值,这可能与伊贝沙坦的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9.
CT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HCC患者分别接受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3-15d。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并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DSA证实52例(40.94%)HCC患者合并APS,中央型33例,周围型19例。CT横断面与横断面基础上结合CTA诊断APS的敏感度均为94.23%(49/52),特异度分别为84.00%(63/75)和97.33%(73/75),正确率分别为88.19%(112/127)和96.06%(122/1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49/61)和96.08%(49/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63/66)和96.05%(73/76)。CTA排除了横断面CT对4例中央型APS和6例周围型APS的假阳性诊断。与DSA比较,多层螺旋CT对APS的分型符合率达88.46%(46/52),其中,中央型90.91%(30/33),周围型84.21%(16/19)。CTA还直观地显示23例重度分流中央型APS的供血动脉,其中19例为肝固有动脉分支,4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结论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能有效提高APS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螵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FI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