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应用螺旋CT结合Simplant专业软件对颌骨种植区骨密度进行定量测量,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对种植区骨进行分类.方法:对53例拟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螺旋CT扫描.扫描图像应用Simplant专业软件进行重建,对136个种植位点的骨密度进行测量,骨密度以Hounsfield units(HU)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差异,并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所有种植位点的平均骨密度为(714.66±273.72)HU,下颌前牙区的平均骨密度值最大,为(962.96±92.21)HU.其次为上颌前牙区(786.15±188.74)HU、下颌后牙区(785.79±290.91)HU,上颌后牙区骨密度值最小,为(569.67±244.34)HU.所有种植位点中,Ⅳ类骨占26.5%,下前牙区Ⅳ类骨最少,上颌后牙区Ⅳ类骨最多(P<0.01).结论:下颌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上颌后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小.大多数种植位点骨密度分类为Ⅰ类骨和Ⅱ/Ⅲ类骨.Ⅳ类骨所占比例较小.螺旋CT可以提供种植区骨密度的信息,对种植的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分析牙科金属材料的致敏性, 为今后科学选择牙科金属材料提供指导。方法: 对92例口腔内含金属修复体的受试者进行斑贴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Pearsonχ2检验、校正的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①不同金属材料的过敏率不同, 镍(Ni)的过敏率最高22.8%, 铝(Al)的过敏率为0。②对钯(Pd)和镍(Ni)过敏者中, 女性多于男性,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女性中, 穿耳者镍(Ni)的阳性率较高, 但穿耳与镍(Ni)过敏无相关关系(P>0.05)。④钯(Pd)和镍(Ni)之间存在交叉过敏, 对钯(Pd)过敏者中, 83.3%对镍(Ni)过敏;对镍(Ni)过敏者中, 47.6%对钯(Pd)过敏。⑤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结论: 牙科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过敏率, 女性对钯(Pd)和镍(Ni)的过敏率显著高于男性。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 必要时可观察96 h、7 d甚至更长时间的结果, 以排除假阴性。  相似文献   
54.
纵折后牙粘接再植的长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纵折后牙粘接再植的长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纵折后牙粘接再植手术患者的折裂牙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对再植牙进行牙体、牙周、松动度和咀嚼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记录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并保存X线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对折裂牙粘接再植技术的长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0颗患牙3年保存了32颗(80%),成功16颗,有功能11颗,失败5颗.其中20颗患牙5年保存了15颗(75%),成功9颗,有功能3颗,失败3颗.结论 折裂时间、咬合力、患者身体和口腔卫生状况均可影响预后.纵折后牙粘接再植技术的3年保存率和疗效均令人满意,能够保留一些原来需要拔除的牙齿,维持了牙列完整,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是目前治疗后牙纵折一种较好的方法;5年保存率基本令人满意,但预后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5.
周艺  俞立英  吕元 《检验医学》2002,17(2):79-81
目的通过用变形链球菌作为疫苗免疫蛋鸡,从鸡蛋中获得抗变形链球菌特异性抗体(抗S.mutans抗体).方法以变形链球菌Ingbritt珠(血清型c型)作为抗原免疫蛋鸡,取鸡蛋卵黄以水溶-硫酸铵沉淀-超滤提取纯化的卵黄抗体(IgY),以直接凝集法测定鸡血清及蛋黄中的抗体.结果血清中首先产生抗变形链球菌的抗体,在初免后2周逐步增高,在4~5周达到高峰,而后抗体转移到卵黄中,制备的卵黄抗体经电泳检测,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 000,纯度达到75%以上,每只鸡蛋中能提取约150 mg的IgY.结论变形链球菌菌苗免疫蛋鸡可使鸡蛋产生高效价IgY.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牙合)支托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的有限元模型上作远中、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分别在人工牙及修复后的牙列(包括义齿及基牙)上作垂直向加载,测试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位移及应力值,通过测试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1)在同一加载条件下,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与远中(牙合)支托设计相比,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减小;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大于基牙;2)基牙及义齿整体加载时,各基牙应力分布规律与人工牙加载相同,但应力值增大;3)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使基牙受力更趋于轴向.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为(牙合)力分配和(牙合)支托设计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近中(牙合)支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7.
牙周病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牙周附着的丧失。牙周病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炎症的控制 ,更在于使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再生 ,形成新附着。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是根据 1976年Melcher提出的牙周组织再生潜能理论在近年发展起来的。牙周手术治疗的新方法 ,已经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运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iomesh膜就是将一物理性屏障置于龈瓣与根面之间 ,用以隔绝龈上皮及周围结缔组织 ,使其不能到达根面 ,创造一个有利于牙周韧带细胞自由迁移分化、增殖 ,重新形成牙骨质、牙槽骨以及附着于两者之间的牙周韧带 ,建立新附着。术后组…  相似文献   
58.
<正>在严重的情况下,楔状缺损会累及牙髓,造成牙体缺失,易发生牙体折裂,同时是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缺损疾病[1]。所以,对楔状缺损牙抗折强度的有效提升意义重大。牙与桩复合树脂修复,且加强修复的牙具的抗折强度有相似性,目前研究较少,修复方式及缺损大小并无关系[2]。此次研究通过对重度穿髓型楔状缺损前磨牙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纤维桩复合纳米树脂填充修复治疗,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度穿髓型楔状缺损前磨牙患者104例,在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2001—2013年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瘤和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确诊为原发性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共3例。对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特征,以及之后3个月~5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CT和MRI可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骨软骨瘤中发现游离软骨化或钙化小体,提示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可能。结论: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游离小体的存在,常提示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的可能,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影响再植牙愈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纵折后牙粘结再植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109颗纵折后牙行粘结再植术,随访3个月作临床评估及牙周愈合评估,对不同离体时间与愈合方式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愈合状况评估成功89颗、失败20颗,成功比为81.65%。其中牙周膜愈合44.9%,骨性愈合36.7%。结论后牙纵折粘结再植术中离体时间的长短对再植牙术后愈合方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