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9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6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比较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条件与非矿化条件下增殖和分化的过程,评价矿化液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将增殖稳定的细胞分别在矿化条件和非矿化条件下培养,检测其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矿化组与非矿化组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相似,但前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较高且持久,表现出较强的钙化能力.结论 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加入矿化液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明显促进细胞矿化功能,说明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条件下可以表现其成骨特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反复烧结对牙用烤瓷支架Co-Cr-No合金(DA9-4合金)金瓷结合的影响。方法用DA9-4合金制作30根直径2.2mm、长50.0mm的圆棒,上瓷制成瓷盘高1.5mm、厚1.1mm的金瓷棒盘试件;另制30个25.0mm×3.0mm×0.5mm金属片,上瓷为瓷厚1.1mm的三点弯曲试件。试件分别随机分成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一次组(对照组)、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二次组、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三次组,每组10个试件。在WD-10A型万能测试机上测试三点弯曲结合强度,棒盘金瓷最大剪切破坏载荷及剥瓷百分率。结果3次烧结金瓷结合情况相似,各次烧结弯曲结合强度、棒盘金瓷最大剪切破坏载荷及剥瓷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烧结不大于3次对DA9-4合金的金瓷结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不同分散方法对氧化锆(zrO2)纳米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试件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在丙酮溶液中用硅烷偶联剂Z-6030对纳米ZrO2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将经过表面修饰后的纳米ZrO2颗粒按照3%的添加量加入到义齿基托树脂Ⅱ型粉剂中,然后分别采用手工、球磨和超声湿混3种方法予以分散混合,并以不添加纳米ZrO2颗粒的PMMA作为空白对照组,再与Ⅱ型液剂反应后制成4组标准试件,最后进行三点弯曲测试.实验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间进行两两比较(Newman-Keuls检验).结果:复合材料的挠曲强度以球磨组最高,达73.64 MPa,手工混合组最低,为62.86 MPa.球磨、超声2组的挠曲强度显著高于手工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球磨和超声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球磨、超声2种方法混合纳米ZrO2颗粒和PMMAⅡ型粉剂,可得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从而提高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基牙条件、数目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状况、数目、基牙牙冠、牙周情况、义齿支持形式及修复体等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牙牙折多发生在1-2颗基牙或多基牙的末端游离侧,3个以上基牙折断明显减少。牙折多见于前牙和双尖牙,以双尖牙多见,且折断均发生在末端游离侧基牙邻近缺隙区。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基牙牙折和基托折裂发生率高于非末端游离者。残根残冠修复基牙牙折发生率高于牙周炎和少数余留牙基牙(P〈0.05)。混合固位体组牙折发生率高于套筒冠固位体组(P〈0.05)。结论:套筒冠义齿基牙尽量选择两颗或以上,且分布于牙弓两侧。对于前牙和双尖牙基牙,需减小基牙的受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两单位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 16例2005至2009年间行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患者,修复后每6~12个月检查修复体固位和基牙健康状况。结果:16例患者共20件修复体的观察时间15~53个月,平均观察时间 34个月,1件修复体脱落,脱粘结率5%。结论: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于正中关系位的位置分布关系。方法: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10例无偏侧咀嚼的牙列缺失患者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在牙合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结果:随垂直距离的增加,10例牙列缺失患者肌力闭合道终点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前后向距离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的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左右向距离以及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范围的前后径、左右径均未见与垂直距离明显相关。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区域中心位于正中关系位前方1~4 mm,左右偏移(0.42±0.47) mm,分布于前后径(1.36±0.58) mm、左右径(1.56±0.62) mm的散在区域。结论: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正中关系位向前方偏移,但左右向偏移程度及分布范围未随垂直距离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7.
机械牵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PDLCs,利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对1%、10%和20%应变组的细胞分别进行30、60和120min的动态牵张加载,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并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当HPDLCs加载30min时,各组检测到的胞内游离Ca2 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60min时,各个应变组的胞内Ca2 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加载时间延长到120min时,各组Ca2 浓度又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机械牵张应变可通过钙离子信号系统影响HPDLCs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8.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两种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mm深6mm的骨缺损,实验侧注入材料A(α-磷酸三钙骨水泥)或材料B(β-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术后2、4、8周取实验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和空白对照侧标本,每组4只,共12只。术后8、16、24周取实验侧β-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标本,每组4只,共12只。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生成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超微结构。结果4周时α-磷酸三钙骨水泥周围骨小梁增粗,8周时可见新生骨小梁,但材料降解缓慢。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体内8周时已降解,16周降解吸收显著,24周降解反应大部分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结论两种磷酸钙骨水泥可操作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骨传导作用。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降解性和成骨特性上表现更优异。  相似文献   
109.
牙体制备形态对Cerec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牙体制备形态对Cerec系统制作的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将标准模型上的下颌第一磨牙制备成2种<牙合>向聚合度(6°和12°)和2种边缘形态(120°浅凹形边缘和90°直角肩台),分成4个制备体组,每组翻制8个基牙制备体试件.分别用Cerec 3设计制作成全瓷冠,用轻重2种硅橡胶材料同定于相应的试件上,剖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别测定每个轴面的边缘轻体硅橡胶材料的厚度,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组试件的轻体硅橡胶材料厚度为A组(172.8±42.6)μm,B组(181.9±46.6)μm,C组(187.1±46.5)μm,D组(191.7±46.4)μm,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面和远中面、近中面和颊面、近中面和舌面、远中面和颊面、远中面和舌面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颊面和舌面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中面的轻体硅橡胶材料厚度最大为(278.1±28.8)μm,最小的是颊面,为(135.8±14.6)μm.结论:所有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均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殆向聚合度为12°时的边缘适合性优于6°时,120°浅凹形边缘优于直角肩台.  相似文献   
110.
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纳米金刚石填料改性的自行合成的核树脂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方法 选择10颗因阻生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磨除牙合面釉质,形成牙本质平面.随机分成2组,每组5颗牙齿.采用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填料改性的核树脂(UFD-C)和Luxa-Core(L-C)商品核树脂充填并分别粘结于牙本质面上,形成4mm~5mm高的树脂层.将牙齿及上方的粘结树脂样本平行于牙长轴片切成约0.9mm×0.9mm的柱状试件,每组共30个试件.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结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其断裂类型,用扫描电镜观察样本粘结界面和断面的超微形态.结果 UFD-C组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值为:(36.03±9.25)MPa,L-C组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值为:(36.80±10.56)MPa,两组的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UFD-C组70%为粘结面断裂,L-C组80%为粘结面断裂.扫描电镜显示两种核树脂的粘结界面均有树脂突形成.结论 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UFD-C)与Luxa-Core核树脂(L-C)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能达到牙体缺损粘结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