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于下颌骨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雌性大鼠下颌骨BMMs。通过CCK-8分析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 μmol/L、10 μmol/L和100 μmol/L葛根素对BMMs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RANKL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化学染色及q-PCR分析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相关基因的改变。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 μmol/L、10 μmol/L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活细胞数无显著差异,100 μmol/L组活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RANKL可诱导BMMs形成多核破骨细胞。10 nmol/L、100 nmol/L及1 μmol/L葛根素组破骨细胞数目及破骨细胞面积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q-PCR分析发现,10 nmol/L、100 nmol/L及1 μmol/L葛根素组NFATc1、C-fos、TRAP及CTSK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葛根素可抑制下颌骨BMMs破骨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为葛根素应用于下颌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 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 年6 月—2017 年6月我院诊治的15 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表面及内部形态与标准型的接骨板进行比较。方法: 获取标准型接骨板数据,分别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进行三维打印制作。将未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和已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连同标准型钛板分别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和内部缺陷测试。获取结果后,进行形态学描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打印的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大的粗糙度。通过对表面打磨和抛光,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粗糙度。经过表面处理后,其粗糙度满足国家行业标准,并且与标准型接骨板的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内部缺陷检测结果显示,3种接骨板内部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缺陷,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结论: 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好的表面及内部形态,其表面粗糙度和内部缺陷基本满足国家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头颈部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2001—201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颈部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信息,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79例,其中可随访71例。可随访患者中,男30例,女41例。年龄≤30岁27例,31~60岁39例。12例有吸烟史,3例有酗酒史。12例接受过手术治疗;42例发生于下颌骨,26例发生于上颌骨及颅底。肿瘤最大直径中位值为3.5 cm,36例肿瘤最大直径≤3.5 cm。60例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11例接受局部刮治术。52例瘤体组织以纤维成分为主,19例以黏液成分为主;随访期间4例出现局部复发。接受局部刮治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36.36%)显著高于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患者(P=0.001)。结论: 头颈部牙源性黏液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具备局部侵袭性,下颌骨发病较常见,患者年龄以31~60岁为主。相对于局部刮治术,根治性切除可有效抑制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6.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对组织硬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常用于全身多器官病变的无创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结果更加客观。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其对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在唾液腺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腮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腮腺淋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预后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10~75岁,中位年龄50.5岁,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53.3%)。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20余年,最短仅11 d;肿瘤好发于腮腺下极,直径均小于3 cm,无疼痛及面瘫症状,其中1例为多发肿瘤灶。14例为原发, 1例为外院腮腺肿瘤术后第二原发;皮脂型4例(1例癌变),非皮脂型1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100、SMA、Vim、Des、Calp、Kp-1表达阴性,CK-p、CK8、CKH、CK19、EMA、P63表达阳性。13例患者均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区域切除术,2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切除术。截止2019年6月,术后随访14例患者中,13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低度恶性肿瘤,均生存,无复发,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最长时间159个月,最短49个月,中位时间111.5个月。结论:腮腺淋巴腺瘤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良性肿瘤,病程长短不一,好发于腮腺下极,可呈多灶性,癌变少见,单纯手术切除预后佳。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 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 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片,利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拍摄冲击压头下落、压入膜片以及回弹的过程,将图像传输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冲击压头的入射速度、入射深度及回弹高度。计算膜片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冲击压头下落高度越高,碰撞过程中护齿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越大。软质护齿膜片中,1、2、3、4、7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7号1 mm膜片碰撞过程中平均吸收能量比最大,为(77.98±2.19)%。对于2 mm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4、5、6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软质膜片和软硬结合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较大,硬质膜片最小。结论 3 mm护齿膜片的吸收能量性能不亚于4、5 mm膜片,其性能足够支持其用于制作运动护齿,且具有轻薄舒适的优势。软质和软硬结合膜片相比于硬质膜片,更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护齿。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LASP1 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 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LASP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表达。慢病毒构建LASP1沉默的HN30稳转细胞株,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裸鼠口腔鳞癌肺部转移瘤。CCK-8法分析3种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在细胞中的IC50变化。采用SPSS 1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密切相关。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系HN30增殖、克隆形成、转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周期G2/M期过渡。沉默LASP1后,裸鼠肺部转移瘤显著减少,多西他赛IC50显著下调,而顺铂和阿帕替尼IC50无显著变化。结论: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平板克隆、转移和侵袭,细胞周期G2/M期过渡,促进裸鼠体内肺转移瘤形成和多西他赛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