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 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多见于软组织,骨内神经鞘瘤并不常见。本文报告1例以下颌骨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骨内神经鞘瘤,通过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病理诊断和术后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AS)对预防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老年肿瘤PICC术后患者120例,术后护理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AS,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周腋静脉流速及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腋静脉流速术后3周较对照组有显著加快(P〈0.05);实验组DVT发生率(1.7%),对照组发生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结论AS能明显改善老年肿瘤患者PICC术后置管上肢的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并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109例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10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女性患者占76.1%,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44%.病例组中有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有正畸治疗史的人数比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轻女性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高发人群;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未见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正畸治疗史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所致张口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07 ~ 2009年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MRI检查发现关节盘出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内紊乱患者23名(28侧关节),局麻下进行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采用关节上腔前后隐窝双通道手术(包括灌洗术、粘连松解术、关节盘盘前松解+盘复位术).主客观评价资料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张口度及MRI检查在术前和术后7,30和60 d及以上收集分析,评价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开口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6个月最大张口度平均值由(20.4±4.5)mm改善至(38.9±3.2)mm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由术前的(56.4±9.9)改善至(9.2±2.7),差异有显著性(P=0.0023).术前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其中18侧(18/28,64%)关节可见关节盘变形,5侧(5/28,18%)关节腔内可见积液.术后60 d复查MRI,发现14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明显改善,13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少许改善,1侧关节盘无改变.所有颞下颌关节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该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并能有效改善关节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受限的治疗方法,并且关节盘位置明显改善.与开放手术相比较拥有风险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功率高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前景光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图像像素灰度值差的口腔全冠修复体CBCT二维断层图像伪影评价方法。 方法 对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烤瓷全冠预备体的常规预备,根据预备体形态制作钴铬合金烤瓷全冠,将全冠固定在光固化树脂固定板上。用CBCT扫描全冠,将获得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在二维断层图像中选取伪影明显的一层,利用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牙冠的正常灰度值(G0)、正确冠边缘灰度值(GB)、肉眼可见的冠边缘灰度值(GP),从而根据图像各像素点灰度值差定量判定伪影值V和冠边缘的清晰度指标C。 结果 通过模拟口内扫描环境,成功获得全冠修复体的CBCT扫描数据,根据扫描数据的分析结果,获得钴铬全冠修复体正常全冠灰度值G0为200,根据60个GB值和GP值获得的钴铬烤瓷全冠CBCT二维断层图像伪影评价指数V为[21,43],钴铬全冠CBCT二维断层图像边缘清晰度指标C为51.67%。 结论 利用图像像素灰度值差明确判定了口腔修复体的冠边缘,并建立了一种定量评价口腔修复体冠周伪影的方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修复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培养颌面部放疗患者唇腺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对其增殖特征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研究。 方法 收集颌面部放疗致口干患者5例,无菌条件下切取唇腺组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唇腺干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干细胞成骨向诱导分化后,以增殖培养基组为对照组,以成骨培养基组为成骨诱导组,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向分化潜能,real time-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干细胞成脂向分化后以增殖培养基组为对照组,以成脂培养基组为成脂诱导组,用油红-O染色观察成脂向分化,real time-PCR检测成脂向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分离获得了颌面部放疗致口干患者的原代唇腺干细胞,其增殖曲线符合干细胞“S型”增殖曲线的特征;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 CD44、 CD73、CD90 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 和CD106均呈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标记物表达无明显差异;成骨诱导7 d后,ALP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唇腺干细胞中ALP和矿化结节均成强阳性表达,real 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与对照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干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real time-PCR检测成脂向相关基因表达显示成脂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颌面部放疗致口干患者唇腺中可分离获得MSCs,获得的MSCs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利用该唇腺干细胞作为唾液腺功能再建的种子细胞,为唾液腺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湾区白血病患儿的口腔健康状况以及其口腔保健意识,并进行口腔卫生保健宣教,同时为完善白血病患儿多学科治疗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病房的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患儿基本情况和口腔健康状况及保健意识两个部分。结果 本次调查最终获得了204份完整且有效的问卷,仅有约1/3的患儿(37.25%)每天坚持刷牙至少两次;200位患儿(98.04%)从来没有使用过牙线。结论 大湾区白血病患儿口腔健康教育以及口腔卫生宣教还有待加强;白血病患儿多学科治疗的方案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 矫治成功的20~40岁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SNA、SNB、ANB、SN-PP、PP-MP、N-ANS、ANS-Me的变化。使用SPSS19.0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ANS-Me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SNA、SNB、ANB、SN-PP、PP-MP、N-ANS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Twin-block 矫治器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会少量增加下面高,未见对颌骨生长发育产生其它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树脂渗透陶瓷(PICN)分别与二氧化锆陶瓷、钴铬合金以及复合树脂材料配副情况下的磨损行为。方法 分别制作尺寸为18 mm×14 mm×3.0 mm PICN试件30片,直径为4 mm的二氧化锆、钴铬合金及复合树脂磨头各10个。相互配副,在干燥环境及人工唾液条件下进行载荷5 N、频率5 HZ,磨程3 mm的线性往复循环磨损试验30 min。实时记录摩擦系数,绘制摩擦系数曲线。利用三维表面形貌仪定量分析磨痕尺寸,计算磨损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磨头材料及干湿环境对磨痕尺寸及磨损体积的影响。各组抽取试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区表面微观结构。结果 磨头材料及干湿环境对于PICN磨痕尺寸及磨损体积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存在相互作用。在人工唾液中,PICN与树脂磨头的摩擦系数为0.26±0.03,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树脂磨头反而产生较高的磨损量(P<0.05)。此外二氧化锆磨头对PICN造成的磨损体积为(9.2±5)×10-2 mm3,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当对颌为二氧化锆修复体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