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Matrilin-4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为新型盖髓剂的可能性。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在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备洞至露髓后,左侧用含Matrilin-4的胶原蛋白海绵盖髓(Matrilin-4组),右侧用含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胶原蛋白海绵盖髓(PBS组),双侧均用玻璃离子封洞。分别于3、7、14和28 d灌流固定处死大鼠并取上颌双侧第一磨牙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成牙本质细胞中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3 d时与PBS组比较,Matrilin-4组穿髓孔下方较少量炎症细胞聚集,并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7 d时2组穿髓孔下方炎症反应加重,但Matrilin-4组明显轻于PBS组,且可见前期牙本质形成;14 d时Matrilin-4组露髓区域可被较连续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覆盖;28d时,与PBS组比较,Matrilin-4组穿髓孔下方可见厚而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牙本质桥下面有重组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在术后3、7和14 d呈逐渐增强趋势,28 d时减弱;盖髓后各时间点Matrilin-4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均强于PBS组,且14 d时阳性表达达高峰。与PBS组比较,3、7和14 d时Matrilin-4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Matrilin-4对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应用于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的评价,并促进整个口腔临床实践教学,提高实习生临床综合素质。 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比权重法确定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 Delphi 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 55个二级指标的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结论 本次研究在合理应用 Delphi 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适合应用于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的评价,能较好反应出实习生的临床能力水平,有利于发现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对提高实习生临床能力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在以往的口腔内科课间实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基本上都是从放大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教学模型、挂图和幻灯片获得的感性认识,即使使用多媒体和仿真模型也多是标准的元年龄差异的牙齿。由于实际牙体组织因年龄和病变程度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与这些教学模型之间的差异甚大,而学生们又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7):481-485
目的:利用CQ(chloroquine,CQ)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诱导Cal-27细胞,探讨自噬在口腔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诱导Cal-27细胞发生EMT。同时应用RAPA增强细胞自噬水平,应用CQ抑制细胞自噬水平。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分布检测诱导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诱导后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诱导3 d后ZO-1,vimentin,FN1等EMT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5 ng/mLTGF-β诱导Cal-27细胞3 d,E-cadherin明显下降,Vimentin明显上升,说明建立EMT模型成功。与空白组相比较,以5 ng/mLTGF-β诱导Cal-27细胞3 d后,划痕愈合率明显上升(P<0.05),穿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继而分别以100 ng/mLRAPA和100 ng/mLCQ与5 ng/mLTGF-β共同诱导Cal-27细胞3 d,与TGF-β组相比较,RAPA共诱导组划痕愈合率明显下降(P<0.05),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TGF-β组相比较,CQ共诱导组划痕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以5 ng/mLTGF-β诱导Cal-27细胞3 d后,FN1、Vimentin表达量升高,ZO-1表达量降低;继而分别以100 ng/mL RAPA和100 ng/mLCQ与5 ng/mLTGF-β共同诱导Cal-27细胞3 d,与TGF-β组相比较,RAPA共诱导组FN1、Vimentin表达量降低,ZO-1表达量升高;与TGF-β组相比较,CQ共诱导组FN1、Vimentin表达量升高,ZO-1表达量降低。结论:TGF-β可以诱导Cal-27细胞建立EMT模型。在EMT模型中,促进自噬可以抑制EMT转化,抑制自噬可以促进EMT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第二磨牙牙内陷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罕见牙内陷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资料,分析磨牙区牙内陷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发现右上后牙有洞6个月来本院就诊。专科检查可见17面平龈,牙冠巨大,面正中见凹陷及龋坏,未达髓腔,影像学检查可见17面类牙釉质密度影像向根方凹陷,深度约7.7mm,确诊为牙内陷。初诊时去除腐质,采用安抚治疗,复诊时发现患牙仍有自发痛,且未能解决食物嵌塞痛,考虑到术后恢复效果不佳,故患者同意拔除患牙。离体牙做病理磨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内陷处牙釉质及牙本质结构异常。结论:发生于磨牙区的牙内陷患者较为罕见,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疾病类型及治疗计划,建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牙应及时拔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散发性先天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害。方法:临床检查散发性先天缺牙病例,影像学观察,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11例散发性先天缺牙患者,男5例,女6例,患者缺牙1~25颗,伴有食物嵌塞(90.9%)、邻面龋及继发病变(81.8%)、创伤(72.7%)、牙周病(45.5%)、咬合异常(72.7%)。结论:散发性先天缺牙多为少数牙先天缺失,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伴有恒牙埋伏和乳牙滞留,缺牙部位具有随机性,先天缺牙影响口腔健康及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粘结条件下健康成人牙本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为临床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提高粘结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颗成人新鲜离体磨牙,液氮冷却条件下将其研磨为牙本质粉;模拟口内条件,对牙本质分别进行自酸蚀粘结(Single Bond Universal)和全酸蚀粘结(35%磷酸凝胶+Adpter Single Bond 2)处理,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牙本质作为阴性对照组,10%磷酸溶液(自酸蚀粘结)或10%磷酸溶液+35%磷酸凝胶处理的脱矿牙本质粉(全酸蚀粘结)处理的牙本质作为阳性对照组,只进行Single Bond Universal (自酸蚀粘结)处理和35%磷酸凝胶+Adpter Single Bone2(全酸蚀粘结)处理的牙本质作为空白对照组;在粘结过程中分别使用MMPs抑制剂氯己定(CHX)和米诺环素(MI)预处理,作为CHX预处理组和MI预处理组;采用10%次氯酸钠进行牙本质老化,作为老化组,并在老化组基础上加入CHX和MI作为CHX预处理老化组和MI预处理老化组。采用明胶酶谱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孵育染色脱色后,采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条带,计算各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在自酸蚀粘结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MI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老化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MI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全酸蚀粘结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组和MI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老化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老化组与MI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牙本质粘结过程中,CHX和MI能够通过降低MMP-2和MMP-9表达水平减缓酶解反应,从而增强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口腔正畸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法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探索适合于口腔正畸教学的教学模式。方法从2012~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研究对象40人,所有学生接受内容相同的口腔PBL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被实施于正畸部分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两组,在2012和2013级学生中采用常规PBL教学,选取其中20名作为PBL组;在2014和2015级学生中采用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选取其中20名作为CBL组。通过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两种形式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BL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评价结果都显示为CBL组明显高于P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是一种更适合于口腔正畸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电喷雾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LGA/HA)微载体的工艺过程,阐明PLGA/HA微载体的优势表征。方法:采用HA (20 nm,99.9%)和PLGA (LA/GA=50/50,Mw30k),利用静电喷雾法制备PLGA/HA微载体,观察不同HA质量浓度(1%、3%、5%)、不同电压(4.0、4.5、>5.0kV)对微载体形貌的影响,获得最佳制球参数。以PLGA微载体为PLGA组,PLGA+1% HA为1% PLGA/HA组,PLGA+3% HA为3% PLGA/HA组,PLGA+5% HA为5% PLGA/HA组,单纯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SEM)、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PLGA/HA微载体表征。结果:SEM观察,PLGA/HA微载体颗粒均匀,均为椭圆形或圆形,无异常形态球,表面光滑,无锐利边缘,球体之间无粘连、无聚集,不同浓度配比微载体之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黏附细胞数量5% PLGA/HA组 > 3% PLGA/HA组 > 1% PLGA/HA组 > PLGA组 > 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数量随HA浓度增加而升高,5% PLGA/HA组微载体对细胞亲和性最佳,微载体无细胞毒性。细胞荧光染色实验检测,MC3T3-E1细胞在微载体上黏附状态良好。FTIR检测显示HA特征吸收峰,表明复合微载体中含有PLGA与HA。结论:成功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建立PLGA/HA微载体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制球效果优良,在骨组织工程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