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乙醇提取法提取白芷有效成分,由白芷提取物的紫外光谱研究白芷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白芷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最大吸光度。结果:白芷的提取物(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9 nm,对时间和氧化剂的稳定性较好,光照下稳定性下降,随温度升高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不同pH值下溶液的吸光度改变不同,金属离子可以提高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结论:白芷的乙醇提取物应尽量避光置于碱性条件久储,其本身抗氧化性较好,加入金属离子有利于提取物的长期存放。  相似文献   
42.
目的:保障川贝母药材供给和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的道路,为建立规范化产业种植基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药材资源市场和药材种植基地,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整理相关数据。结果:日常所用到的川贝母相关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野生植物获取的,而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大量的采摘,导致很多地方的川贝母都不再生长,从而使相关中药材及药品的原材料大量需求无法满足。结论:合理采摘川贝母,野生规范化种植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钻叶龙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钻叶龙胆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成分.结果:从钻叶龙胆挥发油中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8.4%,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8.05%)、15-冠醚-5(14.29%)、二十二烷(10.19%)、二十九烷(6.82%)、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6.25%)、肉豆蔻酸(5.96%)、二十四烷(5.46%)、叶绿醇(4.84%)等.结论:钻叶龙胆挥发油成分中含有多种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成分,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2005—2009年襄樊市襄阳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襄阳区乙肝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5年共报告乙肝4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68.92/10万,2005—2009年乙肝的年发病率分别为52.60/10万、122.38/10万、72.29/10万、52.56/10万、44.96/10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占74.79%);男性病例2 975例,女性病例1 324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1.97%),其次是学生(占19.07%)及干部职员(占9.80%)。结论襄阳区2005—2009年乙肝病例的流行特征未有明显变化,应继续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扩大乙肝的接种人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下美洲大蠊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实验组按炮制给药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原药组、清炒组、盐炙组、麸炒组、米炒组、联苯双酯组。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组外,各实验组腹腔注射0.2%CCl_4橄榄油溶液,禁食不禁水24 h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取肝脏测肝脏系数,固定于10%的甲醛溶液中,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考察。然后采用索式提取器测定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炮制组蛋白质含有量,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组多糖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炮制组与原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系数,各炮制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P0.01),而原药组对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表明麸炒组病变最轻。与原药组比较,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下降;蛋白质含有量以盐炙组最低,原药组最高;多糖含有量在盐炙组、清炒组均较高,在原药组、麸炒组、米炒组均较低。结论美洲大蠊各炮制品均能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以米炒、麸炒组效果最佳,原药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和比较湿生扁蕾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小鼠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小鼠分别灌胃6.6g生药/kg﹑3.3g生药/kg﹑2.2g生药/kg的湿生扁蕾和乙醇提取物,采用小鼠耳肿胀法、琼脂肉芽肿法及测定角叉菜胶致小鼠炎症渗出物中PGE2含量来观察比较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福尔马林致痛法观察比较镇痛作用。结果:湿生扁蕾醇提6.6g生药/kg﹑3.3g生药/kg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醇提6.6g生药/kg能明显抑制琼脂致小鼠肉芽肿,并可拮抗角叉菜胶致小鼠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含量增高;湿生扁蕾醇提6.6g生药/kg﹑3.3g生药/kg剂量均能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并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湿生扁蕾水提6.6g生药/kg及醇提6.6g生药/kg﹑3.3g生药/kg剂量均能一定程度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小鼠疼痛,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湿生扁蕾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于乙醇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47.
该研究基于Akt/mTOR/GSK-3β信号通路研究藏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Ershiwuwei Shanhu Pills,ES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十五味珊瑚丸低(200 mg·kg^(-1))、中(400 mg·kg^(-1))、高(800 mg·kg^(-1))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donepezil hydrochloride,DP HCL)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灌胃20 mg·kg^(-1)三氯化铝并腹腔注射120 mg·kg^(-1)D-半乳糖,连续56 d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并给予药物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小鼠海马体中p-tau蛋白含量,检测小鼠海马体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对小鼠全脑进行病理学观察,TUNEL染色观察小鼠皮层区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海马体的p-mTOR、p-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珊瑚丸给药组小鼠的潜伏期和找到原平台的路径显著缩短,全脑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UNEL阳性细胞表达有所减少;海马体中p-tau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海马体和血清中SOD、CAT、T-AOC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海马体p-mTOR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研究结果表明,二十五味珊瑚丸可减轻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致小鼠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衰退和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8.
珍宝类藏族药复方是藏族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特色品种。通过对七十味珍珠丸、如意珍宝丸、二十五味珍珠丸及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宝类藏族药复方的现代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其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血管性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临床治疗优势。药理研究表明珍宝类藏族药复方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脑组织微循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该文基于临床与药理研究的整合归纳分析,以期为该类药物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特色作用机制阐释与新药二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武尉杰  谭睿  卢琼  谢彬 《中国药业》2013,22(17):11-13
目的 促进藏药木橘的开发利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共分离和鉴定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82%,其中脂肪酸类相对百分含量为51.97%.藏药木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40.04%),β-石竹烯(10.04%),油酸(7.83%),香叶烯B(5.33%),α-葎草烯(3.53%),γ-姜黄烯(2.61%)和α-桉叶烯(2.30%)等.结论 藏药木橘具有较好的药物开发潜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止消渴”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川  顾健  谭睿 《中药材》2012,(7):1132-113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的药效作用。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对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正常小鼠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能明显或部分降低不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的含量,升高血浆胰岛素(Ins)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敏感性,同时对STZ高脂模型引起的血脂紊乱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疗效确切,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