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33篇
  免费   22224篇
  国内免费   14752篇
耳鼻咽喉   2071篇
儿科学   2282篇
妇产科学   2848篇
基础医学   26342篇
口腔科学   3979篇
临床医学   29073篇
内科学   31298篇
皮肤病学   2535篇
神经病学   11509篇
特种医学   83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3篇
外科学   23304篇
综合类   39037篇
现状与发展   45篇
一般理论   28篇
预防医学   15195篇
眼科学   6061篇
药学   24604篇
  242篇
中国医学   14231篇
肿瘤学   18312篇
  2024年   586篇
  2023年   3354篇
  2022年   5961篇
  2021年   12101篇
  2020年   9308篇
  2019年   7785篇
  2018年   8243篇
  2017年   7625篇
  2016年   7192篇
  2015年   11001篇
  2014年   13424篇
  2013年   12570篇
  2012年   18490篇
  2011年   19728篇
  2010年   13006篇
  2009年   10096篇
  2008年   12818篇
  2007年   12229篇
  2006年   11647篇
  2005年   11088篇
  2004年   7115篇
  2003年   6418篇
  2002年   5266篇
  2001年   4406篇
  2000年   4493篇
  1999年   4568篇
  1998年   2694篇
  1997年   2733篇
  1996年   2112篇
  1995年   1997篇
  1994年   1756篇
  1993年   1055篇
  1992年   1439篇
  1991年   1257篇
  1990年   1031篇
  1989年   946篇
  1988年   861篇
  1987年   687篇
  1986年   529篇
  1985年   458篇
  1984年   235篇
  1983年   193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36篇
  1980年   90篇
  1979年   120篇
  1978年   68篇
  1977年   55篇
  1976年   45篇
  1974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孕马血清经偏磷酸、乙醇分级沉淀得比活为409IU/mg的粗品,回收率为47.3%。粗品经离子交换层析得到比活为1455IU/mg的精品,回收率达97.4%。再过柱层析得比活为2400IU/mg的产品。  相似文献   
992.
肾虚型绝经综合征妇女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肾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生存质量现状以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4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绝经综合征肾虚证候的不同症状的出现率;对中医证候量表记分及生存质量量表总记分及其4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绝经时段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本研究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精神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等症状,绝经综合征主症以及肾虚的典型症状的出现率较高.心理和生理症状有较好的相关性.②中医证候记分越高,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③绝经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绝经前普遍较差;肾阴虚患者在性生活维度方面,肾阳虚患者在生理症状维度方面,绝经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欠满意,随绝经年限的增长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具有不同中医证候期的患者,生存质量的维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3.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Adenophora polysaccharides (AP), is an active principle extracted from the root of Adenophorae Potaninii Korsh originated in Gansu Province and isolated with boiling water(1). AP i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crude drug by DEAE-cellulose and Sephadex G-200 column, with a white powder and mean molecular weight of 8.3 × 104 , and [α]D20of AP is 68(1). AP is only composed of glucose judg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it with patina chromatography (PC)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methods.The methy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P is composed of (1→6) linked glucose residues. The measur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MR) 1H NMR and 14C NMR techniques further proved that AP is α(l→6) linked by Dglucose. The structure of AP is as follows: -[→6]α-D-Glu(1-)n→ (2).  相似文献   
995.
高频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胸肌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在鉴别良、恶性胸肌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43枚乳癌患者的胸肌淋巴结,其中16枚为转移性胸肌淋巴结、27枚为非转移性胸肌淋巴结;另有19枚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胸肌淋巴结和22枚正常者的胸肌淋巴结作为对照组.使用仪器为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5~12MHz宽频控头.运用超声测量胸肌淋巴结的长径、轮廓形态、长径-厚度比、髓皮质厚度比,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肌淋巴结的参数,比较良、恶性胸肌淋巴结在形态学上差异.结果:良、恶性胸肌淋巴结的长径、轮廓形态、髓皮质厚度比无显著性差异;恶性淋巴结长径-厚度比(1.7±0.4)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2.0±0.5),P<0.05.结论:灰阶超声在鉴别良、恶性胸肌淋巴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骨骼肌钝挫伤后愈合质量的肌电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 ,不同干预方法对骨骼肌修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影响 ,研究肌电图在骨骼肌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10 8只雄性SD大鼠 ,利用自制的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随机分成 3组 ,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组、中药组和自然愈合组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IGF - 1、黄芪丹参注射液、不作处理。于伤后第 2、5、7、10、14、2 1、2 8、35、5 6天观察并比较双侧腓肠肌的肌电图变化 ,记录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等自发活动 ,分析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并测量其潜伏期和波幅 ,观察伤后CMAP的变化。结果 :(1)各组大鼠均于伤后第 2~ 5天出现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约至第 7~ 10天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以IGF - 1组最早消失 ,中药组次之。 (2 )各组大鼠的伤侧肌电图CMAP中的潜伏期逐渐缩短 ,波幅逐渐增高。以IGF - 1组最快 ,中药组次之 ,自然愈合组最慢。 (3)伤后第 8周 ,IGF - 1组和中药组大鼠损伤侧CMAP波幅接近正常 ,自然愈合组则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 :(1)肌电图检测证实 ,IGF - 1和黄芪丹参注射液均具有促进骨骼肌损伤愈合的作用 ,但以IGF - 1的作用更明显。 (2 )损伤肌肉局部肌电信号的变化 ,可以用来评价损伤骨骼肌的修复进程和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原因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总结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CC病例,分析术前、术中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22例中有9例(40.9%)发现胆固醇息肉、颗粒,或结晶。术中见胆囊穿孔5例(22.7%)。2例在胆总管内发现漂浮的微小结石。结论 胆囊内未被发现的微小结石可能是ACC发病的主要原因,ACC穿孔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9年 1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的 130例肝脏移植进行前瞻性调查 ,统计其发病率、病死率 ,描述其时间分布、病原学分布 ,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为 32 .31% ,病死率为 35 .71%。 78.5 7%的肺部感染发生在术后第一周。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肺部感染病原体且多高度耐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 :术后使用呼吸机≥ 2d、长时间手术、纤支镜检查或治疗、术前大量腹水、术后气管切开、术后肾功能异常、术后肺水肿、术后长时间留置胃管、术中长时间低血压。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早期 ,具有高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病原体多为具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围手术期多方面因素均可能成为肺部感染的诱因 ,其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真核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双亚基共表达质粒。方法:先从人胚肾组织的逆转录产物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它的两个亚基P40和P35的cDNA全长,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单亚基质粒——P( )/P40和P(-)/P35,然后再将二者串联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oDNA3.1( )中得到P( )/IL-12质粒。脂质体转染HepG2后24,48h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hIL-12蛋白质表达。结果:P( )/IL-12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明两亚基连接方向正确,序列无突变;ELISA检测细胞上清结果证实可表达hIL-12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质粒——P( )/IL-12,为模拟hIL-12生理表达方式,简化hIL-12基因治疗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