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曹波  桂光明  黄琛  杨建  李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81-1483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脊柱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69例行脊椎手术的住院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69例老年病人中术后感染24例,感染率为4.22%。共检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67.74%),革兰阳性菌9株(29.03%),真菌1株(3.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体质量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150 min、侵入性操作、使用内固定器材、合并糖尿病均与老年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150 min、合并糖尿病均为老年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病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广,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经皮锥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锥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西药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进行补肾活血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1-L4)处骨密度与骨矿含量,评价VAS及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及血骨钙素(BGP)含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RACP5b、NTXI、CTXI及BGP含量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3.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时,载体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有多种载体可供选用,但脱细胞角膜基质是公认的较好载体。目的观察猪脱细胞角膜基质的组织结构特点,评价其与异种角膜基质和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猪角膜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经胰蛋白酶-EDTA酶消化角膜上皮、基质、内皮细胞,支架组织于-20℃冷冻干燥后灭菌保存。猪脱细胞角膜基质石蜡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特点;并对其物理特性,如抗拉性、膨胀性、含水量和透明度进行评价。将猪脱细胞角膜基质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层内,同时与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共培养4周,分析其组织和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经酶消化处理后猪角膜组织中未见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其胶原纤维直径大小、排列与正常角膜组织相同,抗拉性、膨胀性、含水量和透明度等物理特性与正常猪角膜相似。猪脱细胞角膜基质行异种兔角膜基质层间移植1周时可见轻度水肿,2周后水肿基本消退,4周时透明度较好。猪脱细胞角膜基质与兔角膜基质之间贴附良好,未见炎症反应及新生血管。兔角膜上皮细胞接种于猪脱细胞角膜基质上共培养4周后CK3表达阳性。猪脱细胞角膜基质脱水前与脱水2h、4h后及正常猪角膜基质间的抗拉性、膨胀性、含水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脱水2h、4h后及正常猪角膜基质的透明度明显好于脱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猪脱细胞角膜基质组织结构与正常猪角膜相似,与兔角膜基质和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4.
以幽门螺杆菌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设计了5个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的一个共引物,分析检测了62株幽门螺杆菌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基因S1a、S1b、M1型和M2型,检测结果均为S1a/M2实验显示胃十二指肠疾病与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基因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自拟浴足方浴足协同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自拟浴足方浴足;对照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温水浴足。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畏寒肢冷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生存质量总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浴足方联合基础降压药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降压疗效优于单纯基础降压药物治疗,且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原有绿色植物标本塑化法在保色制作工艺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良。方法:采用醋酸铜浸渍液煮沸法替代原有硫酸铜、氯化铜饱和溶液浸渍法。结果:改良方法制作的植物标本和原方法相比较,有着色时间缩短、保色效果更逼真、保色时间延长1倍以上、且制作过程中标本不会变质等优点。结论:绿色植物塑化保色工艺中使用煮沸法比浸制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7.
浴足疗法协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浴足方浴足协同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自拟浴足方浴足;对照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温水浴足。疗程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浴足方联合基础降压药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降压疗效优于单纯基础降压药物治疗,且能改善临床症状,简便易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颗粒剂对纤维化肺组织TGF-β1、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激素组及正常对照组4组,采用BLEMA5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中药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颗粒剂(250mg/kg)灌胃,激素组应用氢化考的松(25mg/kg)肌注。观察肺组织HE、VG染色病理改变,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TNF-α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且其胶原纤维沉积较多,TGF-β1、TNF-α的表达增多;而中药治疗组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较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TTGF-β1、TNF-α表达减少。激素组纤维化程度比模型组减轻.但比中药组重,TGF-β1、TNF-α表达减少不明显。结论:益气活血颗粒剂通过下调TGF-β1、TNF-α的表达而明显减轻了肺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了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4种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11种抗菌药物比较,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方法 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法作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6株。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最低分别为6.6%和7.5%,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都出现较强的抗药性。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菌之一,在临床分离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日益增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复合制剂是目前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较理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0.
变应原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主要以慢性咳嗽、痰液中嗜酸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无肺通气功能的异常[1] 。我们对EB患者进行了变应原皮肤试验,并检查了气道黏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气道黏膜中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阳性细胞,旨在探讨变应原在EB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象与方法 (1)EB入选标准参照Gibson等[1] 诊断条件。选择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就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 6例患者(A组) :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15 )岁。有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