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611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 考察骨科内固定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否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2016—2017年间,择期内固定取出术患儿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检查数据、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继发切口感染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组(71例)与未用药组(350例)患儿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0±1.24)d和(1.27±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无关,建议逐步纠正临床医生的预防用药行为,降低骨科择期内固定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索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是否存在听觉、语言及记忆/边缘系统网络的相关白质纤维异常。方法:纳入21例首发和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及人口学参量匹配的26例健康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DTI数据,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和对照组间的白质纤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在胼胝体、上纵束、下额枕束、钩束、扣带束、外囊及内囊前肢区域部分各向异性(FA)显著降低,径向扩散张量(RD)显著升高。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表现出比首发患者更广泛的白质损害,且除FA和RD的改变外,部分脑区还表现出轴向扩散张量(AD)的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存在连接语言、听觉和记忆/边缘系统网络的多种白质纤维异常。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与首发患者相比可能表现出更严重的神经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4.
薛敏  冯帆  张超  高洁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03-205,20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就诊的7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颁布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级法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33例、26例、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70例体检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血液标本,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BNP、cTnI及D-D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血清PCT、BNP、cTnI、D-D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NYHA心功能级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PCT、BNP、cTnI、D-D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中PCT、BNP、CTnI、D-D水平均可对CHF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对于CHF患者疗效监测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严重创伤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64例严重创伤术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抗精神障碍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包括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护理和放松训练。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4.4%,治疗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严重创伤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与抑郁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仲梅  霍婧婧  高洁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38-1039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老干部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3名老干部疗养员健康教育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除检查配合知识外,各项内容得分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老干部健康知识的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遭遇悲剧导致的精神、躯体症状持续的临床综合征[1].当前普遍认为,任何伴有强烈心理反应如恐惧、绝望、失控感和幻灭感的创伤事件都有可能导致PTSD.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身患病危险性达3%~5%,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而我国伍志刚、张本等分别对洞庭湖严重洪涝灾区成人和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PTSD发病率调查情况显示为33.89%和23%[2-3].2008年"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幸存者中,3个月后罹患失眠、梦魇、闪回等PTSD典型症状的人群比例约为18.4%[4].基于以上现状,在PTSD研究中,选择理想的PTSD动物模型无疑是了解疾病发病机制、筛选鉴别性实验可能治疗靶点的关键.因此,当前亟待结合动物实验深入开展多角度研究,以拓展对PTSD复杂病症的理解.本文综述了当前关于PTSD实验动物模型主要是啮齿类动物模型的进展,旨在深入探讨其发病规律和病理生理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甦醒穴为主,早期针灸干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患者.观察针刺综合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方法:将9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常规组,针刺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法),常规组30例.两组在发病后治疗7天,将两组治疗率和Glasgow- pittsburgh评分、意识恢复时间变化作比较.结果:针刺组在恶有效率和清醒时间和Glasgow- pittsburgh评分改善均有显著疗效.针刺后护理对疗效有决定意义.结论:抓住最佳治疗时机,从整体上提高疗效,尽早配合针灸促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高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3-11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腺醇配合缩宫素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存在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产后即给予缩宫素针20U肌内注射,再给予米索前列腺醇3片直肠置药。对照组50例,应用缩宫素治疗。结论应用米索前列腺醇配合缩宫素针预防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中的测定价值,为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2例,并依照认知障碍评定量表(MoCA)判定为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认知障碍组(PDD组),判定为无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未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观察2组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的FA(部分各异性)值。结果PPD组颞叶白质、枕叶白质FA值均低于PD—Cog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顶叶白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顶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无显著相关,而颞白质、枕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颞白质和枕白质很可能能作为测定帕金森患者是否并发认知障碍的参照指标,值的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