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50 ̄250μg/ml的苦参碱能剂量依赖地降低血清刺激的细胞增殖,撤除苦参碱后抑制作用能完全逆转。苦参碱(100 ̄500μg/ml)亦能剂量依赖地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苦参碱显示了  相似文献   
12.
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从人α1(Ⅰ)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5kb ̄+42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6个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CAT-ELISA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2483 ̄+42bp,-268 ̄+42bp  相似文献   
13.
改良EMSA法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DNA结合蛋白。方法: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268 ̄+42bp序列的DNA结合蛋白,其结合活性具有特异性,并能被sp-1,NF-1,NF-kB识别序列中存在α1(Ⅰ)胶原基因-268 ̄+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激活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不同长短α1(Ⅰ)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 0.27,pCOLH1 2.5;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IGF-1或(和)TNF-α,测定CAT活性.结果:100 ng/ml IGF-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pCOLH1 0.27和pCOLH1 2.5表达的CAT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5.4±0.25)倍与(5.8±0.3)倍, 使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这两个重组体表达的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4.5±0.22)倍与(4.9±0.2)倍.而TNF-α能抑制IGF-1诱导的pCOLH1 2.5活性.结论:TNF-α在转录启动水平抑制IGF-1对人α1(Ⅰ)胶原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我院门诊采用治糜灵栓联合微波治疗 80例宫颈糜烂患者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门诊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者 80例 ,均经宫颈刮片排除子宫颈恶性病变 ;年龄 2 3~ 5 5岁 ;按《妇产科学》[1] 宫颈糜烂的分类标准分为Ⅰ ,Ⅱ ,Ⅲ度 ,其中Ⅰ度 15例 ,Ⅱ度 45例 ,Ⅲ度 2 0例。1 2 治疗方法 采用通化金马药业集团生产的治糜灵栓 ,每枚 3 g ,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将治糜灵栓 1枚放入阴道一直推到阴道顶端 ,隔日 1次 ,10d为 1个疗程。应用 2个疗程后复查 ,未愈者于月经净后 3~ 7…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生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高春芳  孔宪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571-1574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最可靠的仍属肝活检标本的组织学评价。但是,肝活检存在明显不足:系损伤性检查,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且不能重复进行,不能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疗效;由于纤维化的局灶性炎症和纤维增生特点,存在取材误差。因此组织学检查虽属“金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肝纤维化和硬化的诊断亟需非损伤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大肠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系内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说明PTEN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2.用脂质体作载体,将PTEN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采用计数细胞悬液加到粘附底物后20 min和120 min的细胞贴壁数用以测定细胞粘附能力,采用Costar的浸润小室检测PTEN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的浸润能力.结果1.转移潜能高的LOVO细胞PTE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转移潜能较低的HT-29,LS-174T,2.未转染细胞(LOVO)、转染pcDNA3.0-PTEN的细胞(LOVO/pcD-NA3.0-PTEN)在特异性粘附底物(Laminin)上20 min时贴壁率分别为18.6%±1.4%和13.9%±0.48%(P<0.05),120min时贴壁率分别为71.2%±2.5%和56.0%±1.6%(P<0.05),3.采用Costar的浸润小室对LOVO、LOVO/pcDNA3.0-PTEN细胞的浸润能力分析结果显示细胞悬液静置培养6 h后,对照细胞LOVO浸润穿透多聚碳膜的细胞数为11.7±1.74个,LOVO/pcDNA3.0-PTEN细胞穿透多聚碳膜的细胞数为7.5±1.58个(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内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侵袭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目前已上升至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尽管手术技巧和综合治疗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其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如何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我们自1990年以来,利用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替代口服和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28例,其中随访已5年的有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1—54岁,平均42.7岁。肿瘤Dukes分期:A期8例,B期43例,C期5例。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导航多弹头射频消融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并总结螺旋CT导航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消融肝癌的特点、安全性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细胞肝癌及多发肝转移瘤共32个瘤灶在螺旋CT导航下,配合自制穿刺定位定角器,进行了多弹头射频治疗,共消融49个靶位,通过对治疗前后及随访3-8个月的螺旋CT检查的比较及AFP、自觉症状等的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0例患者,49个靶位,一次性穿刺及消融操作技术成功率达100%,复查螺旋CT检查:术毕时20例(100%)瘤灶密度减低,其中15例(占75%)病灶内见散在气化影;术后2个月时,20例中的16例(占80%)瘤灶体积缩小10%-20%,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不强化。另3例瘤灶体积缩小不明显,但动脉期不强化;1例瘤灶略显增大,系邻近门静脉一侧,消融不彻底,病灶呈偏向门静脉一侧生长,动脉期轻度强化;术后6个月时,20例中的8例(占40%)瘤灶体积缩小达20%-30%,动脉期不强化。1例于治疗术后6.5个月死于肝、脑、肺多发转多。术后1个月复查血AFP,20例中13例(占65%)下降,下降值40-210μg/ml,平均下降135.6μg/ml,其中有2例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2个月内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轻微,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局部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600例献血者检测,对几个因素的对照分析,确定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高危因素,从而决定献血前健康咨询筛检策略,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采血模式及对检测后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工作。方法选择连续监测法原理的酶标板速率法对献血者新鲜血浆进行ALT测定。结果包头市献血员男性的95%可信区间小于54.93IU/L,女性小于38.48IU/L;男性ALT不合格率(19.5%)高于女性(5.0%);体重大于75k的人群ALT不合格率(29.2%)高于45~75kg人群(10.4%);军人及大专院校学生ALT不合格率低(分别为2.6%和1.6%);31~43岁年龄段不合格率(17.5%)高于18~30岁年龄段(12.8%)及44—55岁年龄段(15.7%);不同民族的ALT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头市周边旗县区的ALT不合格率高于市区。结论不同人群ALT活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献血前宣传咨询策略;采用不同的采血模式:正常体重的大专院校学生、军人、妇女适合针对ALT的非预检采血,高体重、男性、包头周边旗县区人群适合针对ALT的预检后当日采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