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局部和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的一种急性感染.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人干扰素γ(IFN-γ)前后细胞自身分化抗原1(CDA1)在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的表达,探讨CDA1与p53、p21、周期素D1在SPC-A1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加入IFN-γ前和1 h及24 h后CDA1、p53、p21、周期素D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加入IFN-γ 1 h后,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增多,周期素D1 mRNA的表达出现减少,而p53、p21的表达无明显改变;24 h后,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增加,p53、p2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周期素D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结论 CDA1是p53的上游基因,可能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对p35、p21及周期素D1的表达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曾报道,将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在转瓶中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BDM)进行半连续培养,与含血清培养基静止培养相比,McAb的分泌量可增加2.4倍。为进一步优化细胞在BDM中的生长和分泌McAb的培养条件,作者继续就BDM的成分与培养条件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将杂交瘤细胞株7F11C7(分泌小鼠IgG1)解冻后,置于无血清无蛋白BDM(Eagle's:Ham's F12:NCTC135为5:5:1)中,在饱和湿度及10%CO_2的条件下培养,并经多  相似文献   
14.
对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而言,重组抗体代表第二代抗体,它是在体外构建并在转染细胞中表达的免疫球蛋白(Ig)基因的产物。最近,依靠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转移方法相结合,已有可能构建具有预定特异性的Ig基因,并使其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实验设计重组抗体的表达是在穿梭载体上构建近C基因端的、重排V基因,并将这些基因转染骨髓瘤细胞,由此获得分泌抗体。重组Ig基因的类型骨髓瘤或杂交瘤的VH基因与各种同型C_H基因组合,并完成种内同型转换,可产生重组抗体。种间V-C的组合产生嵌合抗体。通常以小鼠V区与人C区结合产生一种已知特异性的近似人类的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理想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而这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到,通常需要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所以确诊H A P后应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是否有危险因素等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一旦有了培养结果,应当及时调整为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DA1在肺腺癌细胞株SPC-A1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前后表达的变化,明确CDA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喜树碱组、干扰素γ组和喜树碱及扰素γ联合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运用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CDA1、P53、P21、CyclinD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分别或共同加入喜树碱及干扰素γ24h后SPC-A1细胞增殖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联合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组细胞增殖抑制程度比单独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组明显(P<0.05);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PC-A1细胞中单独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24h后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同时P21、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及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P<0.05),联合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组比单独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组明显(P<0.05);在SPC-A1细胞中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CDA1与P53、P21蛋白表达呈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孕早期综合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探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56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保健及相关检查,干预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加行干预措施。两组产妇在产后3d8 w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36%)显著低于对照组(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60,P<0.01)。结论孕早期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 结果: 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 结论: 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各型病毒性肝炎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紫外分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所有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较正常人高。急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与感染病原型无关,与血清ALT及TBil无明显相关。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中,晚期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血清ALT、TBil值呈正相关,与PLD、LH,PCⅢ水平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