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9,P<0.05);A、B、C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 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Ci 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最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224.65±12.7)Gy和(1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不同间距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按粒子纵横垂直间距0.5、1和1.5 cm将实验分成 A、B、C 3组,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一张画有直径2 c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于计算机桌面。利用图像转换程序,创建17层图片,每层图片层距为5 mm,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直径2 cm,长度8 cm食管支架,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ur volume,GTV),以模拟食管支架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 cm为外界,勾画环形且长度为6 cm的靶区,设定相同处方剂量,每组分别于模拟食管支架上先后7次载入0.3、0.4、0.5、0.6、0.7、0.8、0.9 mCi 125I粒子,应用TPS得出DVH图,记录A、B、C 3组D90、V90。结果 A、B、C 3组D90算数平均数分别为(217.15±19.92)、(89.16±32.44)和(31.68±11.52)Gy(F=159.18,P<0.05);V90算术平均数分别为(100.00±0.00)%、(86.47±21.36)%、(29.33±21.54)%(F=32.11,P<0.05)。结论直径2 cm 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布源推荐粒子纵横垂直间距为1.0 cm,活度为0.6 mci。  相似文献   
34.
目前,国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索瘤报道较少.本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骶骨脊索瘤患者,因其手术后局部复发多次外放疗未能控制,遂来本科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随访59个月余未见局部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宋惠玲  隋爱霞  任文君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45-1049
摘 要:[目的] 比较沃森肿瘤系统(WfO)和多学科团队(MD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决策方案中的一致性,探讨WfO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50例进行MDT讨论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当WfO生成的“推荐”和“供考虑”方案中包含MDT方案,即判定为决策一致,并比较两方案的诊疗决策时间。[结果] WfO与MDT方案总一致率为78%(39/50)(Kappa=0.731,P<0.01)。MDT平均时间(37.4±7.4) min,WfO平均时间(8.5±3.9) min,WfO时间明显低于MD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fO与MD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决策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WfO具有耗时短、智能化程度高、信息贮存量大、数据更新快等诸多优势,在肿瘤临床决策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37.
38.
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感染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癌等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应用美罗培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美罗培南的用量和用法为:1.5~3.0g/d,q8h静脉滴注,疗程5~14d。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判定疗效。结果:美罗培南治疗本组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的有效率为76.7%。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9.
40.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疗效与粒子活度、分布、剂量等有关,其中粒子活度是关键因素之一.临床常用的活度为0.4~0.7mCi[1].目前关于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影响报道尚少.我们将粒子种植在胃癌裸鼠移植瘤内,周边剂量相同时,观察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