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乳宁冲剂对乳腺增生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治疗本病患者75例,其临床痊愈率为32%,总有效率为93.33%;天冬素片对照组23例,其临床痊愈率为8.7%,总有效率为73.91%(P<0.05)。乳宁冲剂对患者黄体期血情激素失调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使PRL降低(P<0.01),T升高(P<0.05)与天冬素片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2.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即乳腺增生症是否为癌前期病变,及其可能癌变的危险性究竟有多大,一直存有争议。本文试从流行病学特征、显微镜观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共存研究、分型研  相似文献   
33.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临床表象较丰富的学科,客观上具备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础。而传统的中医课堂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吸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精华,在中医传统临床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探索,作者初步阐述了互动式教学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实用性等实施要素及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期门穴、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1.5~16 SymbolmA@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左期门穴在检测的30个波长点中有26个点,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非穴对照点(P<0.05);右期门穴在检测的30个波长检测点中有26个点,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非穴对照点(P<0.05);膻中穴在检测的30个波长点中有5个波长检测点,红外辐射强度明显低于非穴对照点(P<0.05)。结论;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增高,而膻中穴红外辐射强度降低。提示在乳腺增生病的病理状态下,相异经络的腧穴处于不同的气血虚实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九一丹及其有效组分对慢性难愈性疮面模型大鼠疮面细菌培养以及巨噬细胞表型因子的影响,分析其祛腐生肌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九一丹组、升丹组、煅石膏组,每组8只.采用MRSA感染皮损疮面造模法建立大鼠慢性难愈性疮面模型,成模后对照组予每日常规呋喃西林消毒更换无菌纱布处理,九一丹组、升丹组、煅石...  相似文献   
36.
采用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电化学法分别检测 5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催乳素(PRL)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 和肾上腺素(E) 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P <0 .0 0 1 ,服用乳宁冲剂 1 40包后 ,患者血清PRL、血浆NE和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均为P <0 .0 0 1。 5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 96 .4 %。说明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中 ,催乳素、儿茶酚胺的异常也起着重要作用 ,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良好 ,并有纠正患者催乳素和儿茶酚胺水平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家兔九一丹(煅石膏-升丹9∶1)1个月后,家兔血汞、尿汞及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停药后家兔的恢复情况。方法:将家兔分为2组:煅石膏组及九一丹组;在2组家兔背部一侧,造成面积为5 cm×5 cm创面;于创面处分别给予36 mg煅石膏及40 mg九一丹,4 h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给药前、给药后14,28 d、停药第7,40,71,92天心脏采血检测血汞及肝肾功能指标ALT,AST,CREAT,BUN。停药第1,40,71,92天解剖家兔时从膀胱采集尿液检测尿汞。结果:与煅石膏组比较,九一丹组给药第14,28天以及停药第7,40天血汞浓度均升高(P<0.01);停药第1,40,71天九一丹组尿汞含量升高明显;但对肝肾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连续1个月给予家兔2倍临床量的九一丹,血汞及尿汞明显升高,但血汞于停药71 d、尿汞于停药3个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该剂量对家兔肝肾功能指标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红升丹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详述了近30年红升丹及红升丹类制剂的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监测方面的研究概况。肯定了红升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指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和监测指标,为该类制剂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0.
概括、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糖尿病溃疡、压力性溃疡及血管性溃疡等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中医药促进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治疗概况并作出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