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以丙烯酰氧乙基氨基取代的1,8-萘酰亚胺类荧光色素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了4个聚合荧光色素。采用GPS法,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确定了聚合荧光色素中荧光色素的结合量。测试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在聚合物薄膜扣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食管重复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对食管重复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57例食管重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2.2%,男女之比为3.4:1,年龄37~77岁,平均61.3岁。病理均为鳞癌,中下段多发;食管重复癌中,胃的发生率最高,超过50%。对同时性食管重复癌两个癌灶进行根治性治疗的1、2、3年生存率各为79:3%、51.7%、17.2%;姑息性治疗的仅为63.6%、18.2%、0%;食管癌为第二原发癌的异时性食管重复癌与食管癌发生的间隔时间为2~17年,平均约9年;经积极治疗1、2、3年生存率各为62.5%、37.5%、12.5%(以食管癌确诊日开始起算)。结论在明确了食管癌病人诊断的同时,应该有重复癌的概念,特别是上消化道及头颈部进行充分仔细的检查,避免漏诊,以免失去根治机会,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CT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98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术中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对其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手术标本的食管病变平均长度分别为(6.70±2.52)cm、(5.13±1.91)cm和(5.23±1.93)cm。CT扫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线钡餐造影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偏短,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病变长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T扫描、手术标本、X线钡餐造影。结论CT扫描的食管癌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实际肿瘤长度偏长,而X线钡餐造影稍偏短。在应用CT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判定病变长度时,应综合参考X线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华蟾素片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放疗联合华蟾素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部分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胸痛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2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加用华蟾素片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不同照射野范围的毒副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颈、胸、腹三野联合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213例。用配对法分为3组:术后放疗“T”型大野组70例,术后放疗“T”型小野组70例和单纯手术组73例。“T”型大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贲门旁胃左动脉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T”型小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于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4 Gy,分27次,每次2Gy,5次/周,5.4周完成。结果 术后放疗大野组恶心、食欲不振、胸腔胃溃疡出血及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的毒副作用明显重于小野组,大野组有6例死于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3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小野组仅1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大野组、小野组和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43.9%、23.6%(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4.7%、68.9%、47.3%(P>0.05);3组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15.7%、15.7%、41.1%,大小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2.9%、17.1%、19.2%(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放疗小野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且毒副作用轻,患者能够耐受。建议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及原食管瘤床。  相似文献   
86.
为了开发喷动流化床生物质裂解反应器,建立了一内径为150mm的有机玻璃冷模实验装置,在室温下考察了不同喷动气和流化气流速下,导向管长度对床层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颗粒循环量、中心喷泉高度及床层压降随导向管长度增长先增加后减少,本装置中导向管的最佳长度为450mm。另外导向管的长度对床层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初治食管癌患者以及29例术后发现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水平,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初治食管癌患者和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2%和51.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初治食管癌不同临床分期间TPS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TPS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TP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者TPS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PS水平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和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3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并于放疗第1天起应用尼妥珠单抗,同时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3例既往未接受过放、化疗的患者有效率87.0%,1、2a总生存率分别为67.0%和45.9%;10例复发和(或)转移的患者有效率90.0%,1a生存率23.3%,中位生存期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放射性气管炎,毒副反应程度较轻,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117例食管癌中,38例采用常规放疗,32例采用3 DCRT,47例采用IMRT.并对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放疗组、3DCRT组和IMRT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96.9%、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洛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首程行同步放化疗的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6例,化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洛铂35 mg/m2,第2天,3周重复;放疗于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第2天进行,中位总剂量60 Gy,30次,共6周。结果 全组共化疗52个周期,平均每例2个周期。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7例(26.9 %),部分缓解(PR)17例(65.4 %),疾病稳定(SD)2例(7.7 %),总有效(CR+PR)率为92.3 %。患者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方面,白细胞下降Ⅰ~Ⅱ度46.1 %(12例),Ⅲ~Ⅳ度46.1 %(12例),血小板下降Ⅰ~Ⅱ度30.8 %(8例),Ⅲ~Ⅳ度7.7 %(2例),血红蛋白下降Ⅰ~Ⅱ度42.3 %(11例),Ⅲ度15.4 %(4例);脱发84.6 %(22例);肌肉或关节痛69.2 %(18例);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1.5 %(3例);放射性食管炎88.5 %(23例);放射性气管炎19.2 %(5例)。结论 洛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好,患者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