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9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246篇
儿科学   288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1072篇
口腔科学   238篇
临床医学   3225篇
内科学   1847篇
皮肤病学   236篇
神经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7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53篇
综合类   6878篇
预防医学   3033篇
眼科学   335篇
药学   2802篇
  25篇
中国医学   2690篇
肿瘤学   58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1232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1289篇
  2011年   1320篇
  2010年   1322篇
  2009年   1324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1307篇
  2006年   1237篇
  2005年   1167篇
  2004年   1131篇
  2003年   992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52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35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119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12篇
  1981年   87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颈部异物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少见,可分为金属异物和非金属异物,多见于颈部外伤后异物存留,颈部鱼刺少见。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大概定位,准确性差,无法分辨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常见颈部异物检查方法有X线摄片和CT,B超定位较少。由于颈部异物的游走性和手术中皮下组织和肌肉的牵拉,异物位置会发生变化。术前的定位仅能作为参考,异物位置变化会增加手术难度,加大手术创伤。如果术中能对颈部异物再次定位,就能解决这一难题。自2012年以来,我科对颈部异物采用术前影像学定位,术中B超定位的方法,顺利完成4例异物的取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从淡水养殖鱼类、青蛙样品以及腹泻病人大便样品分离的菌株作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临床腹泻病人的新鲜大便标本和在水产品市场采集淡水鱼和青蛙样品取肠道内含物分别涂布选择性培养基,选取疑似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 基因分子鉴定,确证为香港海鸥型菌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几类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本次检测的24株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八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蛙源株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于鱼源株。其中分离的11株分离株(45.8%)对3个种类及以上抗生素表现耐药,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和动物疾病防治被广泛加于动物饲料中,可能导致食源性细菌耐药性增加。人们有可能通过摄入含有香港海鸥型多重耐药株污染的食物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 mm vs.21.84 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和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大便失禁(FFIC)患者肛门直肠测压、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9例符合FFIC罗马Ⅲ标准的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比较治疗后测压结果,并应用疗效评估、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直肠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和直肠排便最大耐受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初始感觉域值、初始排便冲动容量下降,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的8个维度(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的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亦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不仅能有效改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门直肠条件及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7.
核准李时珍所引用的医药文献,不仅对《本草纲目》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作为一个范例,探索古代医家文献引用的普遍规律。研究发现,《本草纲目》引用书名标注方式存在规律性,一般包括:书名、简称、别名、作者姓名(姓氏、名、字、号)、修订增补者姓名(姓氏、名、字、号)等。其引据文献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如可用以考证元代吴瑞的重要本草学著作《日用本草》各版之真伪,可证实明代《食物本草》的作者与版本真伪。《本草纲目》增引的276家医书中,有64种未见于此前其他书目记载。同时,《本草纲目》引书也存在两书混一、一书重出、误引书名、误写作者、存目未引等问题,需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甙Rg3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裸鼠作为研究对象,在颈部皮下注射乳腺癌细胞以建立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D4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人参皂苷Rg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苷Rg3。比较4组肿瘤生长情况、血清中血管新生因子含量、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比例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体积无差异;治疗后7、14、21d时,B、C、D组的肿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bFGF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D组的肿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bFGF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治疗后21d时,B、C、D组的肿瘤重量、肿瘤体组织中S期、G2/M期比例以及cyclin E、CDC25A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A组,G0/G1期比例高于A组;D组的肿瘤重量、肿瘤体组织中S期、G2/M期比例以及cyclin E、CDC25A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G0/G1期比例低于B组和C组。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甙Rg3能够更为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并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凉山州昭觉县成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昭觉县2005年1月1日~2017年3月20日入组参加抗病毒治疗的成年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生存死亡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截止观察日止,2 216例研究对象中仍在治疗者1 528人(68.95%),因艾滋病死亡者222人(10.02%),平均生存时间为17.64月,中位生存时间13月,治疗时间少于12月者99人(44.59%)。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3、0.90、0.88、0.86、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基线CD4+T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入组治疗时是否存在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均有P<0.05)。结论 昭觉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对患者生存状况,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纳入治疗能有效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融合蛋白在健康受试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6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按先后顺序入组,进行4个剂量组试验(150,300,500,650μg·kg-1),每组分别入组4,6,8,8例。根据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受试者于给药当天上臂三角肌部位皮下注射给药1次。用药后观察药物不良事件(AE),定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共25例受试者发生AE,共145例次。150,300,500及650μg·kg-1剂量组的AE分别为13,11,56和65例次。其中134例次考虑与研究药物相关。常见的AE有骨痛、单核细胞计数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头痛、高尿酸血症、血乳酸脱氢酶升高、脾肿大、肌肉疲劳。研究中未出现AE导致的用药暂停、受试者退出或试验提前中止。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结论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融合蛋白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单次给药150,650μg·kg-1剂量范围内有较好的安全性,本临床试验未探索到健康人群的最大耐受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