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颈部血管丰富,异物损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异物取出的风险和难度也较大,自2006年以来我科治疗颈部异物2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颈部异物患者共2 1例均为男性,年龄20~55岁,平均3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 h~20 d。异物种类:枪钉帽3例,铁屑12例,鱼刺1例,玻璃5例。就诊时炎性包块形成1例,其余20例创面新鲜。以颈部解剖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临床研究是对柴芩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郁结型抑郁症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临床确诊为痰火郁结型抑郁症患者给予中药柴芩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8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柴芩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郁结型抑郁症有显著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转录调控因子Twist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方法   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Twist1的表达, 利用RT-PCR, Western blot,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上调Twist1对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划痕实验分析对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 三维培养观察Twist1对MCF-7细胞成血管能力的影响。   结果   MCF-7细胞过表达Twist1抑制细胞E-cadherin的表达, 并且导致其亚细胞定位异常, 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增强, 细胞成血管能力增强。   结论   Twist1能抑制MCF-7细胞E-cadherin的表达, 并增强其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24.
认知障碍因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倍受关注。然而其早期筛查工具因存在种种不足,尚未在社区广泛开展。文章聚焦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通过分析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与其他常用认知障碍筛查量表进行比较,旨在为认知障碍在基层卫生机构的筛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细胞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在1 241例病例中,甲状腺结节男女比1 :3.83(257/984),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年增加,6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肿瘤最大径≤1.0 cm的结节640例(51.57%),TI-RADS 4级的结节1 072例(86.38%)。细胞学诊断结果中无法诊断的病例273例(22.00%),良性121例(9.75%),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380例(30.62%),可疑恶性399例(32.15%),恶性68例(5.48%)。其中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的302例患者中,US-FNAB细胞病理有明确诊断203例,无法诊断21例,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78例。203例明确诊断的病例中,US-FNAB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201/201),特异度为50.00%(1/2),阳性预测值99.50%(201/202),阴性预测值100.00%(1/1),诊断的准确率99.51%(202/ 203),误诊率0.49%(1/203)。在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的78例中,恶性率70.51%。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是否为恶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均无关(均P>0.05),与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有关(P<0.05)。  结论  US-FNAB对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可以考虑部分代替术中冰冻,减少术中等候时间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6.
摘 要 讲座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已被大众普遍认可。2013年11月,江宁区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为辖区居民提供咨询、义诊、讲座等健康教育服务。目前讲师团已运行6年多时间,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基层医护人员补充维生素D以及对维生素D相关知识知晓率的状况,为维生素D的健康教育以及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策略。方法对苏州市相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二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自行填写的调查方式进行维生素D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其中调查问卷为自行编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目的、基本信息、维生素D补充情况以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共发放问卷181份,收回有效问卷164份。结果基层医护人员中仅有13.41%补充维生素D,而86.59%的基层医护人员不补充,各年龄组间是否补充维生素D的基层医护人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补充人数增多的趋势。对于维生素D的最佳补充途径、我国推荐膳食中的维生素D摄入量、国际通行的衡量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维生素D临床诊断标准、蛋类和肉类中是否富含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D与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的关系的知晓率均没有达到50.00%,而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知晓率达到100.00%。结论应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对维生素D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于维生素的认识以及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CDH 1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动态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H 17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CDH 17基因2 个SNPs位点rs 2514813和rs 3214050 的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癌CDH 17表达上调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 < 0.01);肠型胃癌表达高于弥漫型胃癌;随着侵袭过程的进展,黏膜层、肿瘤中央区、侵袭前沿区胃癌的CDH 17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CDH 17表达与胃癌术后生存时间未见明显相关(P = 0.209)。 胃癌CDH 17基因SNP 位点rs 3214050 等位基因C 、T 频率及CC、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携带等位基因T 的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CC基因型(P < 0.01)。 rs 2514813 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CDH 17表达升高与胃癌腺样结构的维持及进展相关,rs 3214050 位点为T 等位基因者患胃癌风险低且预后好,提示该位点与中国福建汉族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环境对TA2小鼠乳腺癌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人妊娠相关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收集TA2自发乳腺癌小鼠84只,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建立妊娠TA2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n=20),检测妊娠环境下肿瘤生长;电化学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与孕酮浓度,Real-time PCR检测妊娠组肿瘤和乳腺组织ERα和PR mRNA相对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α、PR、p53、PCNA和CD31在各组瘤组织内的表达.结果:TA2自发乳腺癌均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易内脏转移,乳腺癌分化程度低,不表达ER和PR,表达p53.妊娠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大于对照组(t=4.142,P<0.001),且癌组织PCNA表达水平增高.TA2孕鼠体内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显著增高(t=-1.568,-8.927,P=0.168,0.001),而ERα和PR mRNA相对表达相对很低(t=12.245,10.933,P<0.001,0.001),肿瘤血管数量增多.结论:TA2自发乳腺癌与人妊娠相关乳腺癌相似,妊娠促进TA2乳腺癌生长,但雌二醇与孕酮对乳腺癌增殖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 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 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  结果  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 GRP基因、BPAC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 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 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  结论  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