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9篇
  免费   1582篇
  国内免费   1194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338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078篇
口腔科学   397篇
临床医学   3452篇
内科学   1615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535篇
特种医学   8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45篇
综合类   6789篇
预防医学   2695篇
眼科学   327篇
药学   3096篇
  30篇
中国医学   3884篇
肿瘤学   577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647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709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529篇
  2010年   1340篇
  2009年   1274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179篇
  2005年   1242篇
  2004年   1196篇
  2003年   967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593篇
  1998年   474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63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12篇
  1959年   10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目的 报告应用(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加髂骨植骨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者,采用游离(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指甲及指腹缺损,同时髂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足部供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组织全部存活;足部供区植皮均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0个月.拇指末节指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指骨骨不连及再骨折情况,拇指外形满意,指甲生长良好,触觉满意,可协助指腹完成抓、捏、捡针等动作,均可完成对掌功能.8例保留拇指指间关节者,屈曲活动达40°~90°,平均55°;4例指间关节融合者,末节无活动度,但掌指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供足植皮区皮肤松软,质地可,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加髂骨植骨修复拇指末节缺损,可以较好地重建拇指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结合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足背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车祸伤导致的足背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毁损者采用先以VSD技术覆盖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以全厚皮片植皮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足部创面愈合良好,足部植皮一期成活,植皮无破溃,无瘢痕挛缩,足部外形不臃肿,是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风险低,术后护理方便,植皮区不需二期整形,不影响足部功能,是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6例。急诊清创后,创面用VSD材料覆盖,二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10cm.最小为10cm×8cm。结果6例6块皮瓣全部成活,无截肢病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愈合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自治疗后第2天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4~6天时肿胀明显减退,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100%(16/16);对照组(20例)自第2~4天起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7~9天明显减退,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0,P=0.002)。溶栓治疗前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于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DVT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5.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其治疗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与骨科医师对踝关节骨折处置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口[1].例如,术前低估甚至忽视伴随的软组织损伤;术中骨折复位不良,不重视纠正踝关节力线;术后随访时对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因此,患者在术后常主诉踝关节周围慢性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随访时往往发现踝关节畸形,出现踝关节力线不良.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CT表现、预后,提高对HIV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48例,穿刺病理证实11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证实10例;对比分析不同病灶数量、治疗方式、形态及有无基础疾病的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预后。结果72.5%患者无临床症状,43.5%的患者有基础疾病,88.4%的患者血白细胞数正常,51.9%患者血沉升高;肺隐球菌病灶形态单发结节型33.3%,多发结节型52.2%,实变型14.5%;结节病灶长径平均(15.00±12.02)mm;单发病灶、空洞、钙化、纵隔肿大淋巴结、胸膜凹陷征、胸腔积液、晕征、毛刺征、刀切征的构成比分别为34.8%、21.7%、0%、0%、24.6%、4.3%、46.4%、26.1%、81.2%。不同病灶数量、治疗方式、形态及有无基础疾病的HIV阴性肺隐球菌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HIV阴性肺隐球菌临床症状轻,CT特征有助于肺隐球菌病诊断。无基础疾病、单发病灶、手术+药物治疗、结节型病灶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优于有基础疾病、病灶多发、药物治疗、实变型病灶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作用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延长APTT值。家兔心脏取血,制备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测定凝结时间。以APTT延长率为抗凝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延长APTT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计算川芎的抗凝血活性。并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的给药质量浓度(1~5 mg/m L)与其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血活性的RSD为9.34%(n=6),可信限率为15.98%(n=6)。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血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的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5.910、3.017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丸分别为14.516、29.035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