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mdm2、Bcl-2、bax和p53蛋白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15例双源癌患者(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mdm2、Bcl-2、bax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5例食管和贲门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dm2、Bcl-2、bax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免疫阳性率分别为67%(10/15)、87%(13/15)、73%(11/15)和73%(11/15);贲门癌组织中分别为67%(10/15)、80%(12/15)、80%(12/15)和67%(10/15),且免疫反应类型主要为弥漫型。mdm2、Bcl-2、bax和p53蛋白在食管和贲门双源癌肿瘤组织中一致性改变率分别为100%(15/15)、80%(12/15)、67%(10/15)和80%(12/15)。结论: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dm2、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一致性改变,提示食管贲门双源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2.
河北省磁县医院1973-2005年441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河北省磁县医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情况的了解。方法严格记录磁县医院33年间(1973-2005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记录,逐年分析手术患者的患病情况、性别、年龄、血型等。结果33年间该医院共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4418例,平均每年收治133人,各年度收治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33年间收治食管癌2892例,占65%,贲门癌1526例,占35%。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男性(2916)多于女性(1502)(男:女,1.9:1),尤以贲门癌更明显(男:女,3.6:1)(P〈0.05)。食管癌和贲门癌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有血型记录的食管癌1587例,贲门癌86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B型血(37%,36%)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它血型(P〈0.05)。而AB血型的人在食管和责门癌中所占的比例都最低(10%,11%)。有家族史的食管癌思者675例,占23%;贲门癌319例,占21%。中段食管癌最常见,占79%,而上段少见,占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是磁县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贲门癌更为显著;食管和贲门癌患者均以B型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50-59岁为高峰年龄段。  相似文献   
83.
P型铜转运ATP酶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P7B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食管癌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浆,癌组织中ATP7B的阳性率为63%(40/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ATP7B阳性率为73%(30/4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1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72%(33/46),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39%(7/18),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结论:ATP7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内分泌分化与Rb蛋白和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贲门癌和78例大肠癌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Rb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0/57)和35.9%(28/78),Rb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1.6%(18/57)和33.3%(26/78).CGA阳性大肠癌组织Rb蛋白表达率高于CGA阴性者(P<0.005),但在贲门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A阳性和阴性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大肠癌内分泌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贲门癌可能不起关键作用;内分泌分化对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的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85.
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30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30例双源癌患者中,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40%(1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o.05).食管和贲门癌组织Rb一致阳性率为36.7%(26/30),一致阴性率为50%(15/30),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存在较高的Rb一致性变化,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3例为正常上皮组织,15例为原位癌(CIS).65例癌组织全部为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标本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d-1蛋白无表达,在BCH、DYS、CIS及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6%、60%和63%,依次升高(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SCC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Id-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SLC5A8基因甲基化在贲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2例贲门腺癌及15例癌旁组织SLC5A8基因的甲基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42例GCA组织中有18例(43%)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15例癌旁贲门组织中有2例(13%)甲基化阳性.癌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4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P<0.01).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18例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仅有3例(17%)检测到SLC5A8基因的表达;而24例SLC5A8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10例(42%)检测到SLC5A8基因的表达;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的贲门癌组织中SLC5A8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的贲门癌组织的发生率(P<0.05).结论:SLC5A8基因甲基化是GCA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是SLC5A8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l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39%,29/7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1/31),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56%,18/33)高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27%,11/41)(P均<0.05).家族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家族高易感性密切相关;p53可能与其他易感因素协同作用,影响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通过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分子变化特征及其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变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临床肿瘤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手段,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1568例及低发区328例无症状人群内镜普查活检标本组织中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分子变化与病变的关系。结果:PCNA的免疫阳生率在食管癌高,低发区活检组织中从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DYS)呈升高趋势,定量分析显示,高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及各级病变组织中,单位面积的阳性细胞数均显高于低发区形态学相似的各级病变组织(P<0.05)。结论:PCNA的变化能够比较灵敏的反映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状况,并可能是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检测指标,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形态学相似的癌前病变其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不同,提示二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增生调控机制,并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致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癌和30例贲门癌患者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发现,食管癌组织染色体8q发生DNA扩增的频率最高(78%),其它依次为3q、5p、6q和7p;3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8p、9q和11q。贲门癌组织染色体20q发生DNA扩增频率最高(43%),其它依次为6q、8q和6p;17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19p、1p和4p。结论8q、3q和5pDNA扩增和3p、8p和9qDNA丢失是河南高发区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而20q、6qDNA扩增和17p、19p、1pDNA丢失可能是河南高发区贲门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定位筛选和克隆与食管癌/贲门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