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目的总结以心脏占位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7例以心脏占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37岁,中位数23岁。临床表现:发热5例,胸痛4例,咯血3例和呼吸困难2例。超声心动图示:占位分布在右心房、右心室4例,左心室1例,双侧心腔内2例。手术切除占位3例,病理显示血栓2例和炎性坏死组织1例。给予华法令、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变消失或缩小。结论白塞病合并心脏血栓多发生于男性青年,更多见于右侧心腔,超声心动图易于发现病变及评价治疗反应,抗凝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2.
淫羊藿苷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内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和淫羊藿苷高、低剂量组( 120,60 mg· kg -1)各12只.后3组建立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狭窄模型,淫羊藿苷组术前6d开始给予淫羊藿苷灌胃至实验结束;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4d和28 d分批处死动物.取各组实验动物颈动脉损伤段,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骨桥蛋白(OPN)的表达;RT-PCR检测OPN mRNA的表达.结果:在球囊损伤后14,28 d时,淫羊藿苷高、低剂量组OPN mRNA的表达14 d时为(0.58±0.01),(0.42±0.02),28 d时为(0.28±0.02),(0.33±0.03),明显低于模型组14 d(0.71 ±0.02),28 d(0.62±0.01);高、低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淫羊藿苷高、低剂量OPN蛋白表达量14 d时为(20.21±3.67),(32.53±12.16),28 d时为(26.14±4.64),(24.16±11.35),明显低于模型组14 d(71.24±13.25),28 d(46.13±12.31),均P<0.01.结论:淫羊藿苷在动脉损伤后可调控OPN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从而减轻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对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地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8.92±1.84)min少于对照组(16.92±5.84)min;不良反应率10.0%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程序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或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们从1996年~1997年对43例心肌梗塞病人开展了康复期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43例中,男35人,女18人,年龄在39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39例,70~79岁组39例,80~89岁组30例。以HbA1c作为评分标准:分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56例和血糖控制良好患者52例。以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进行cfPWV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血脂检测,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血糖控制不佳患者cfPWV、LDL-C、TG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cfPWV与HbA1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652,r=0.425,P=0.000)。结论血糖控制不佳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有意识的自我成长需要了解自我的优劣长短、再设定自我完善的目标,再有意识地行动。难就难在第一关,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68.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死率高、发病初期一些症状不易辨别,如不严密观察很容易延误治疗.因此,护士在此类病人的急性期如何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改革预防接种形式 提高免疫接种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几十年来实践证明,门诊或预防接种的形式是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加强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应依据交通、地理、经济文化、群众的保健意识等方面因素,逐步推行门诊式接种的形式。1 免疫接种形式需要变革1.1 接种形式与免疫成功率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种免疫接种的疫苗不断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之中,据调查现在村(地段)级免疫接种的疫苗已达十多种。在一些地区接种率很高,但疫苗针对的相应传染病还时有发生,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免疫成功率不高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冷链运转、疫苗效价、接种技术、接种程序等因素,而接种形式则包容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70.
急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文中60例肺炎患儿分别采用炎琥宁及痰热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