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 ~ 30岁,平均26.5岁;皮损位于四肢3例,外阴1例.组织学特点:均为皮内痣,病变左右对称,痣细胞呈上皮样和(或)梭形,聚集成团或单个散在分布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之间,均未见淋巴细胞聚集、坏死或溃疡.免疫组化显示,3例痣细胞为S100和Melan A阳性,2例为P16阳性;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5%;2例间质细胞为凝血因子FⅫ和CD34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在6p25(RREB1)、6q23 (MYB)、6p11.1-q11.1(Cep6)及11q13(CCND1)4个基因位点均无拷贝数异常.结论 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是一种组织学独特的良性黑素细胞痣,ki-67 、S100、Melan A、凝血因子FⅩⅢ等免疫组化染色和黑素瘤FISH检测有助于其与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黑素瘤鉴别.  相似文献   
22.
浅谈堵塞医院财务管理漏洞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财务管理漏洞的出现,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而造成国家和医院财产损失。财务管理漏洞的出现,既有管理者疏于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的主观因素,也有当前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种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等客观因素,在医院,容易出现财务管理漏洞之处是:货币资金和处方等有价证券,票据,药品,低于固定资产价值而金额又较大的低值易耗品,那么如何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现就我们多年的工作体会提出以下观点,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30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680例乳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为7.2%;多数为浸润性非特殊类型;肿瘤分期较晚,淋巴结阳性率高.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有较强的侵袭性,病情发展快,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替加色罗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本经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小柱提取处理后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为m/z302.1→172.8(替加色罗)和m/z466→183.8(内标,西沙必利)。结果:血浆中替加色罗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血浆中替加色罗的绝对回收率为99.4%~104.2%,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低于5%和6%,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替加色罗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苏静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7-958
药疹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广泛应用及患者自身滥用药物现象增多,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临床上导致药疹的药物品种也有所改变。笔者收集2002-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校医院诊治的药疹病例共65例,回顾性分析其致敏药物及临床特征,为高校校医院的药疹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药疹患者均为该院2002-2006年的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3岁。依据患者发病前服药史、发病与用药的关系、临床表现等,按《临床皮肤病学》的标准确定[1]。65例药疹患者中,有47例发病前用药单一,其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26.
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经改良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特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岩斜区肿瘤,对肿瘤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失语1例,脑水肿2例,周围性面瘫1例,脑脊液耳漏1例,腰穿引流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充分暴露岩斜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7.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并常扩展至左、右肝管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癌。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逐步得到重视,早期准确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现就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32~72岁。临床表现:皮肤黏膜黄疸进行性加深52例,轻度黄疸20例,无黄疸4例。所有患者均感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1.2仪器和方法使用HP超凡超声仪,探头频率2.5~7…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1999年底收治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 fever,EHF)以来[1],该病在我地区呈逐年增加趋势,截至2005年底共收治127例,为了提高对EHF肝损害认识,我们对127例EHF肝损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9.
LASIK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LASIK不同的切削方式,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无差异,以选择合适的切削程序以减少组织的切削量,矫正更高的屈光度。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患者63例(126只眼,屈光度≥-6.00D),按术前屈光状态将其分为二组:A组(66只眼):-6.00D~-9.00D;B组(60只眼):-9.25D~-12.00D。采取两种切削方式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随诊并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分析术前、术后的屈光度的改变,裸眼视力的变化,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数据在术后6个月的屈光度,术后1、3、6月平均屈光度变化,术后六个月裸眼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LASIK手术S-Lasik切削在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均优于M-Lasik。而对于部分高度近视且合并角膜组织过薄,不适于单区切削者,在节省角膜组织,防止术后圆锥角膜发生方面M-Lasik优于S-Lasik。  相似文献   
30.
患儿,男,1岁4个月,因神志不清9h入院.9h前家长发现患儿神志不清,四肢松软,全身大汗,急诊去当地医院,考虑"病毒性脑炎",行脑脊液检查:无色,外观清,细胞数2 ×106/L,潘氏试验阴性,糖4.5mmol/L,氯化物112mmol/L.诊断不明而转诊我院, 入院体检:T36.4℃,P112次/min,R28次/min,深昏迷,双侧瞳孔约4.2mm,对光反射稍迟钝,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低下,双巴氏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