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内pH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病人胃内pH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4 0例DU病人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人 ,分别接受①每天 1次静脉注射160 0mg西米替丁 ;②每天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 ;③每 12h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共 2 4h;④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8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 ;⑤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4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在用药期间连续 2 4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 后 4组用法均能迅速提高病人的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 :5 8± 1 3 ,6 91± 0 65 ,6 84± 0 4 5 ,6 81± 0 3 6;pH≥ 6 0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百分比分别为 3 5 8% ,83 3 % ,84 5 % ,85 6% ;而西米替丁则需较长时间方能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pH值为 5 4± 1 6,pH≥ 6 0的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 3 0 6%。结论 奥美拉唑能快速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但每天 2次静脉注射 4 0mg和持续静脉滴注能维持稳定的较高的胃内pH值  相似文献   
22.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23.
罗马Ⅱ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临床上功能性胃肠疾病十分常见、病因、机制和治疗需进一步的研究,这首先要分类和诊断的统一。因此,本文介绍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最新分和诊断标准-罗马Ⅱ分类及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4.
3例患者 ,年龄 2 4~ 36岁 (平均 30 .7岁 ) ,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1例 ,均行剖宫产 ,3例均为活婴 ,Apgar评分 6~ 10分 ,其中 1例为兔唇及Ⅰ度腭裂畸形 ,既往均无肝病及药物应用史 ,家族中无类似发作史。起病均急骤 ,2例孕 36周 ,1例孕 37周出现纳差、恶心、呕吐、黄疸 ,2例出现下肢水肿、尿少 ,2例发热 ,2例呕血、黑便 ,其中 1例合并腹腔内出血 ,2例皮肤瘀斑、瘀点 ,2例腹胀 ,2例顽固低氧血症 ,1例高血压 ,2例出现意识障碍、烦躁、扑翼样震颤 ,昏迷。并发症包括 :2例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 ,3例低蛋白血症 ,弥漫性出血 2例 ,…  相似文献   
25.
消化性溃疡并因生长抑素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SS)对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24h胃内pH的影响及其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6例随机分SS组(250μg.i.v,后250μg/h静滴)和奥美拉唑组(40mg.i.v,后8mg/h静滴)行24h胃内pH监测;(2)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渗血或并血管显露)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SS同上,用药到出血停止后48h)和对照组46例(奥美拉唑40mg.i.  相似文献   
26.
11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性分析过去13年经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活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112例结肠炎病例,占结肠镜检总数的3.01%。症状以腹泻(95.5%%)和腹痛(60.7%)为主,中毒性巨结肠和肠外表现少见。肠镜下糜烂和溃疡最多见(96.4%),其次是充血水肿、其它有质脆易出血、血管网模糊、粗糙颗粒感和假息肉。与病变范围广泛者相比,病变限制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UC的病情轻、合并症和非典型增生少见。  相似文献   
27.
Wehaveinvestigatedthatthirty twopatientsoffunc tionaldyspepsiawithgallbladderhypokinesiatreatedbyoralerythromycinadministrationfortwoweeksandbeforeandaf teroralerythromycinadministration ,gallbladdervolumesandplasmamotilinconcentrationweredetermined .Th…  相似文献   
28.
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状况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基本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1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饮酒率18.9%(600/3167),男42.0%,女6.6%,标化饮酒率25.6%;城市饮酒率(21.5%)高于农村(16.7%),城、乡标化饮酒率分别为26.3%和24.5%;过量饮酒率2.3%,标化率1.9%,城、乡标化过量饮酒率0.9%和3.4%;随着经济收入及文化水平提高,饮酒率上升。饮酒率较高者为科技人员、司机、企事领导、公务员和推销员,夫妻分居以及离婚后单身者情况较严重;随着饮酒量的升高疾病患病率也升高,过量饮酒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过量饮酒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应控制酒精的摄人量,防止饮酒过量。  相似文献   
29.
背景:目前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可能以氨中毒学说最确实有据,乳果糖的降氨作用机制比较清楚,国内外关于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研究很多,但尚缺乏关于乳果糖长短程治疗与安慰剂对照治疗的比较研究。目的:采用乳果糖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长/短程治疗,并比较其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对象:于1998-06/2002-03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连续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择经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和/或诱发电位检查异常并配合治疗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短程组及长程组,每组20例。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复合维生素B,2片/次,3次/d,治疗24周实验结束;乳果糖短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口服乳果糖15~90mL/d,治疗8周,长程组则给予口服乳果糖至24周。分别在第0,8,16,24周末进行生活质量(中国版)调查,并观察肝性脑病发生率。同时进行血氨浓度的实验室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氨浓度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失去联系,短程组1例交通意外死亡,长程组2例不能耐受腹泻的副作用退出。共56例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短程治疗组、长程治疗组6个月累积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40%(8/20),30%(6/20),5%(1/20)。长程治疗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及短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短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8,12,24周对照组、乳果糖短程组及长程组组间生活质量的环境领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第8周时乳果糖长程组、短程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长短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第16周时乳果糖长程组均较短程组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短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4周时乳果糖长程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和短程组。③治疗后16,24周乳果糖长程组血氨与对照组、乳果糖短程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乳果糖长程维持治疗能提高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降低血氨浓度;短程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化疗对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并比较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寻老年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选用保守方法治疗的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其中食管癌7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4例。全部患者进行内镜下PDT联合化疗,其中6例还在PDT前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9,12个月复查内镜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定,并对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随访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观察毒副作用。结果: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0.5—1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0%(12/15);半年生存率73%(11/15),1年生存率40%(6/15);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内镜下完全应答率27%(4/15),部分应答率为47%(7/1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PDT联合化疗后3个月生理和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07-7.899,P&;lt;0.05)。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7%(1/15);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1/15)。结论:PDT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