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糖皮质激素治疗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族药及辅酶Q10治疗,1个月后带药出院;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20 mg/d,连用10 d后渐减量。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内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无显著疗效,病后1~6个月内恢复较快,而6个月后症状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992.
总结了3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病情观察、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认为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做好肝硬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股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关系。方法:1999年——2000年老年脑血管病晚期效应患者122根股静脉导管,以插管前血浆白蛋白浓度<35g/L68例为观察组;插管前血浆白蛋白浓度≥35g/L共54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插管前、拔管后行血培养(外周静脉血)及导管拔除后将尖端及皮内段3cm长导管置入装有1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振荡,做定量培养。运用SAS统计较件包,数据变量资料行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出现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以血浆白蛋白浓度所判定的患者营养状态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无直接相关性,即便外源提高病人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也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王群 《哈尔滨医药》2003,23(6):44-45
传统教学论只强调单项的因果关系和分离开来的机械性模式 ,割裂了知识结构 ,而忽视有机论的概念 ;只强调了部分功能的作用 ,而忽视结构功能。结果导致学生的学科基础不深厚 ,知识面偏窄 ,形成高分低能。结构化教学的应用 ,有助于克服上述弊端 ,有助于学生耗费较少时间和精力 ,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结构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产物 ,是根据学生智力结构、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教师的业务能力结构 ,综合制订出来的优化教学方案。1 理论依据1.1 客观依据 :知识结构、思维结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的客观存在。外科护理学中所涉及的疾病 ,其病理改变均…  相似文献   
995.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Na-VPA),是新型抗癫痫药物,有效血清浓度范围为50~100μg/ml,超过100μg/ml时其副作用增加而疗效无明显提高。在血清丙戊酸钠的分析方法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填充柱气相色谱法,也有人采用非极性毛细柱气相色谱法分离衍生化的丙戊酸。本文采用FFAP(FreeFatty Acid phase)毛细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血清中  相似文献   
996.
城区社区护理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开展社区护理 ,探索一条符合小城镇建设的社区护理服务新模式。方法 :在盐城市城区人民医院建立社区护理中心 ,建立全科护理服务网络 ,开展全科社区护理服务。结果 :建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完善了卫生管理体系。结论 :我区社区护理服务模式 ,既体现了全科护理的服务特点 ,又融入了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的管理方法 ,符合了城市居民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小城市医疗、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PKC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PKC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灯盏花素组 (C) ,低氧时间为 4wk。采用透射电镜、放射活性测定法、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左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 /管总面积 (WA/TA)、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 (SMC)、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组织PKC活性、肺细小动脉管壁PKC的影响。结果  (1)B组mPAP、RV/LV +S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mPAP、RV/LV +S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2 )光镜下B组WA/TA、SMC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WA/TA、SMC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电镜显示B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丰富 ;C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较B组明显减少 ;(3)B组肺组织PKC总活性 (PKCt)、胞膜PKC活性(PKCm)、胞质PKC活性 (PKCc)及胞膜PKC活性 (PKCm)占PKC总活性 (PKCt)的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PKCt、PKCm、PKCc及PKCm占PKCt的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4 )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10 0~ 2 0 0 μm)PKC含量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较B组明显为低 (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抑制PKC信号途径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低氧  相似文献   
998.
王群 《全科护理》2013,(25):2314-2315
[目的]总结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ALL接受L-As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应用L-Asp 35个疗程,发生胃肠道反应18例,肝功能损害18例,凝血功能异常18例,变态反应1例,胰腺炎1例,血糖升高1例。[结论]加强L-Asp治疗儿童ALL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与超声双重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并观察导管放置位置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肱骨干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I组为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及盲法置管行连续术后镇痛;Ⅱ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中干之间置管。In组方法同II组,将导管置在臂丛中、下干之间。观察术后当日、第2日、第3日的镇痛效果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观察有无神经并发症。结果与手术开始前比较,I组患者切皮时的SBP、DBP和HR均有升高(P〈O.05);II、III组患者SBP、DBP和HR无明显变化。与I组比较,其他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态VAS较低(P〈0.05);而动态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术后静态与动态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与超声双重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肱骨干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导管放置的位置对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疾病模型并观察其复旧情况。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使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剂量为0.5 mg/kg·d)及黄体酮(剂量为5 mg/kg·d)方法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取下右侧乳房,再去除造模因素饲养28 d后取下左侧乳房,分别与对照组对应乳房进行比较,观测第三对乳头直径、腺泡、导管数量以及腺泡横径和导管内径。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乳头直径(pixel)、腺泡数量(个)、直径(pixel)、导管内径(pixel)均有增大(分别为:1.17±0.12 vs 0.93±0.097,23.75±5.30 vs13.13±3.61,360.13±65.63 vs 162.50±33.68,236.63±68.28 vs 102.13±54.04,P均<0.01);去造模因素组乳头直径(pixel)、腺泡数量(个)、横径(pixel)以及导管内径(pixel)均小于模型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6±0.10 vs 1.17±0.12,16.50±5.44 vs 23.75±5.30,228.50±44.10 vs 360.13±65.63及162.13±73.40 vs236.63±68.28,P均<0.01),各组间导管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孕酮交替肌肉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去除造模因素28 d后腺体复旧。SD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