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酶类,在多种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基本结构和对肿瘤转移与侵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经直肠超声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前列腺癌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经皮冷冻治疗近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使用ENDOCARE冷冻手术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用2 mm冷冻刀经皮靶向冷冻前列腺癌,观察:①癌组织冷冻消融率;②并发症发生率;③手术前后PSA、PSMA的动态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①术后3周MR I显示:完全冷冻消融率34.8%(8/23);不完全冷冻消融率65.2%(15/23)。完全冷冻者术后6个月活检均呈阴性;未完全冷冻者活检阳性率为20%(3/15)。②术后轻度尿失禁发生率为13%(3/23),1月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2%(9/16)。③氩氦刀治疗前后PSA水平分别为(32.98±35.50)μg/L、(11.65±26.5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A水平较术前上升显著。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经皮氩氦靶向冷冻治疗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创伤小。  相似文献   
53.
黑素瘤抑制蛋白MIA/CD-RAP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素瘤抑制蛋白(MIA)是Bogdahn等1989年在研究黑素瘤细胞株HTZ-19时分离到的一个能够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因子,其基因与在软骨细胞内发现的CD-RAP基因相同。在对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观察到,MIA主要在胚胎的软骨细胞内表达,但在乳腺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该基因的短暂表达,乳腺发育成熟后即消失。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该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手术标本7例,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51.8±7.95)岁;2例雌、孕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54.
编者的话     
王杰军  张力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I0001-I0001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中的热点,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分化、信号传导、转移机制以及血管生成等中有很多新的靶点,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期中陆嘉德博士等报道蛋白激酶能影响细胞内分子传导通路、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导致肿瘤进展。Raf激酶是在Raf/MEK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EphB2在胃癌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B2在正常粘膜(n=71)、原发癌(n=71)、淋巴结转移癌(n=71)和远处转移癌(n=26)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原发灶和正常组织、转移灶的表达差异。结果:EphB2的表达随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逐渐下降。EphB2在正常粘膜、原发癌、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远处转移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1%(59/71)、60.6%(43/71)、43.7%(31/71)和26.9%(7/26)。正常粘膜组织中EphB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P〈0.01)。脏器转移中的表达又显著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P=0.003)。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phB2表达不一致的病例数与性别(男性)和浸润深度高度相关(P〈0.05)。结论:肿瘤转移是一个遗传改变逐步积累的结果,EphB2表达下调在胃癌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早在 1957年 ,由于认识到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SamuelTaylor博士向美国内科医师学会 (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 ,ACP)建议成立肿瘤协会。随着肿瘤全身系统治疗的逐步采用 ,以ArnoldusGoudsmit为首的一组临床医师于 196 4年成立了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 (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 ,ASCO) ,从此有了区别于肿瘤基础研究 ,肿瘤临床研究的一个论坛。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 ,内科医师在肿瘤治疗中逐步发挥作用 ,必然导致肿瘤内…  相似文献   
57.
KiSS-1和S100A4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KISS-1 and S100A4 in the primary tumor tissues and lymphatic and visceral metastases and investigate its role in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KISS-1 and S100A4 in lymphatic and visceral metastases from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pecimens was mainly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tissues microarray.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reduced expression of KISS-1 an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S100A4 in lymph node and visceral metastases. Rates of KISS-1 expression in normal tissues, primary tumor tissues, lymph node and visceral metastases were 95.8%, 74.6%, 60.9% and 57.5%. $100A4 expression in associated cases was 43.6%, 71.8%, 70.3% and 90.0%,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ISS-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rmal tissues than that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P〈0.001).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100A4 expression could be seen between normal and cancer tissues (P〈0.001) and between visceral and primary tumors (P〈0.05). Conclusion: Tumor metastasis results from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abnormal genetic alterations. Down-regulation of KISS-1 and up-regulation of S100A4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58.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熊果酸质量浓度为 62 5~ 50 0μg/mL时 ,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质量浓量为 12 5μg/mL时 ,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P <0 0 5) ;质量浓度为 50 0 μg/mL时 ,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干扰素介导的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抗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是β-干扰素(IFN-β).经常(或每日)应用低剂量IFN(α或β)或直接将IFN-β基因转导到肿瘤细胞内,在一些临床前原位肿瘤模型中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对干扰素抗血管形成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将为治疗肿瘤提供一个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60.
人参皂苷Rg3对胃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对胃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 (V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3对VEC、胃癌MKN 4 5细胞增殖及MKN 4 5细胞诱导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Rg3浓度为 0 0 313~ 0 5mmol/L时 ,对VEC及MKN 4 5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P >0 0 5) ;经 0 0 313~ 0 5mmol/LRg3作用后的MKN 4 5细胞条件培养液对VEC增殖没有影响 (P >0 0 5) ;Rg3浓度为 0 12 5~0 5mmol/L时 ,对MKN 4 5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VEC增殖有抑制作用 (P <0 0 1) ,抑制率为13 10 %~ 77 38%。结论 :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VE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