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肝癌大鼠进行肝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研究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后,将造模2周后的肝内荷瘤大鼠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外周静脉组和肝动脉组各6只。大鼠的5-FU给药剂量为20 mg/kg,连续给药4 d。化疗结束后第7天摘取肝脏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VEGF蛋白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对照组VEGF表达(IOD值)为(46351.48±2926.24),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组(43678.84±2852.76)和肝动脉组(35518.86±2657.16),且肝动脉组的肝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动脉组肝癌组织CD34蛋白表达和MVD最低(36.26±8.43),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组(62.08±10.77)和对照组(69.74±1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静脉组和对照组的CD34蛋白表达和M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抑制肝癌组织VEGF表达,降低MVD,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转移性肝癌的合理治疗方法,作者对我院1988~1995年收治的170例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研究,并提出早期治疗、积极治疗、综合治疗处理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的各种影响,可引起一系列伴癌综合征。我院最近遇见1例原发性肝癌伴红细胞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例1 男.63岁。因持续性右上腹胀痛1周于1995年6月11日入院。有“乙肝”病史5年。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营养良好.巩膜可疑黄疽.肝掌明显,未见蜘蛛痣,腹丰满,肝脾肋下未扪清,胆囊区触痛及轻度肌卫,肝区叩痛( ),移浊(-)。实验室检查:HBsAg( )、肝功能基本正常.WBC11.9×10^9/L.N74%。B超检查:胆囊颈部直径1.3cm结石.肝内未见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35.
门静脉激素疗法对肝切除术后肝衰的预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共90例,男81例,女9例。年龄11-69岁。病理诊断:肝细胞癌87例、肝透明细胞癌2例,肝血管肉瘤1例。将1996年1月-1997年10月肝切除30例设为研究组.另将1990年1月-1995年12月肝切除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与肝衰相关的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80岁以上高龄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80岁以上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340 min、390 min、4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ml、800 ml、1 000 ml,分别于术后42 d、51 d、83 d康复出院。围手术期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胃瘫2例,肺部感染、深静脉导管菌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无胰瘘、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者。3例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3个月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而死亡,另1例术后随诊53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高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只要具备熟练的专科手术技能及围手术期综合救治能力,80岁以上高龄患者仍可安全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对胆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评估杀菌效力,为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12例因胆道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引流患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0 g,术中收集胆囊和胆总管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行胆汁药物浓度测定;同时对近两年临床分离的157株胆道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计算其杀菌指数(C/MIC90)。结果头孢曲松钠在胆总管和胆囊中的浓度分别为(264.43±166.46)μg/ml和(85.39±48.16)μg/ml;其对胆道的最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64μg/ml,32μg/ml和64μg/ml,对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头孢曲松在胆汁中的杀菌指数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33~4.08、肺炎克雷伯菌2.67~8.17、粪肠球菌1.33~4.08,杀菌指数最大的是变形杆菌和链球菌,均为42.70~130.72μg/ml。结论头孢曲松钠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浓度较高、抗菌活性较强,杀菌效力较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析甲状腺精细被膜解剖技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甲状腺精细被膜解剖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甲状腺精细被膜解剖技术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期复发89例,占70.6%,以Ⅱ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血管侵犯、手术切缘、微转移灶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复发37例,占29.4%,以Ⅰ型为主,肝硬化程度和术前ALT水平与术后晚期复发有关,肝硬化程度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肝癌伴有肝硬化患者晚期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40.
男 ,45岁。因发现左锁骨上肿块二周入院。有乙型肝炎病史 10年。查体 :慢性肝病容 ,巩膜无黄染 ,肝掌 (± ) ,未见蜘蛛痣 ,左锁骨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为 2 .5 cm× 2 .5 cm× 2 .5 cm大小质硬固定肿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血 Hbs Ag( - ) ,肝功能 child A级 ,血清 AFP 38787.75μg/ L (放免法 )。鼻咽部活检及 CT检查、胸片均未发现异常。上腹部 CT扫描显示右肝后叶巨大实质性占位病变伴门静脉右支癌栓形成。入院后 1周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 ,术中发现肝右后叶下段及尾状叶11.0 cm× 8.0 cm大小肿瘤 ,门静脉主收稿日期 :2 0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