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徐燕飞  王寿华  施伟斌  王健东 《新医学》2022,53(11):838-84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安素)并行综合干预后对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4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行术后一般常规补液支持治疗并随访,观察组患者行口服安素及综合干预治疗(术后心理干预,术后饮食及鼻胃管、引流管管理,静脉液体输注管理,术后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10 d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肝功能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术后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综合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并行综合干预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王健东  汤朝晖  全志伟 《上海医学》2012,35(11):910-913
随着胆道疾病谱的变化、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治疗理念的提升,胆道外科的临床工作从以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为主,发展到以治疗胆囊结石及继发性胆管结石为主,再到以治疗胆道肿瘤为主;开腹手术的方式被不断改进,腹腔镜及内镜微创治疗得以普及,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的应用也取得一些成果。各项指南及临床路径的实施使胆道疾病的治疗从经验性治疗进展为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患有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的确诊患者病例45例,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相关体会进行系统的回忆性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该病患者中,有32例患者达到近期治愈的效果,10例患者达到好转效果,另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在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他2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均已好转,并在预期时间内出院。结论采用手术方法对由于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在整个围术期应该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44.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可联合胆管支架、胆道外引流、化疗等全身治疗方法治疗胆管癌,主要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胆管癌的治疗和术后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的辅助性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进展、解除胆道梗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微创、精准及可重复等优点。目前用于胆管癌PDT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有限,缺乏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价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旨在为PDT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均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2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27.8%。8例Ⅰ~Ⅱ级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闭式负压吸引引流。5例Ⅲ级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4例N级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脾切除、远端Roux—en—Y胰空肠吻合、胰管吻合修补、幽门旷置术。1例Ⅴ级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6例、腹腔脓肿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胰腺外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判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行甲状腺切除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紧贴腺体的上极,自下向上用小纱布球紧贴甲状腺上极真被膜推移剥离甲状腺假被膜,顺延甲状腺上极内侧于真被膜下的条索状白色细小血管,结扎后切断。结果:50例患者中,均能清晰识别相应甲状腺上动脉,上极血管暴露清楚,结扎牢靠,有1例在分离上极时有明显出血约30ml,全部患者均无喉上神经损伤表现。结论:紧贴上极内侧甲状腺真被膜剥离,寻找甲状腺上极内侧缘走行的小分支,遵循上近下远的外科处理原则,可以准确识别甲状腺上血管,处理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XCR4与CCR5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胆囊癌和作为对照的15例胆囊息肉组织中CXCR4与CCR5的表达。结果胆囊癌中CXCR4、CCR5表达阳性率高于胆囊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患者中女性、有淋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者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男性、无淋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者(P0.05);年龄≥61岁、有淋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者CCR5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年龄61岁、无淋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者(P0.05);CXCR4和CCR5表达与患者术前血清CA199、CA242和CEA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XCR4和CCR5表达无相关性(r=0.066,P0.05)。结论 CXCR4与CCR5表达可能是胆囊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49.
背景:二维细胞培养是目前体外研究恶性肿瘤和检测抗肿瘤药物的常用方法,但存在局限性。目的:建立胆管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比较在二维和三维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差异。方法:将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培养于二维培养体系及Cytodex-3或Cytopore-2的三维培养体系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乳酸浓度,计算细胞生长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结论:与二维和Cytodex-3三维培养体系相比,由Cytopore-2构成的三维培养体系中细胞在微载体上贴壁率较高,分布均匀,所达到的细胞密度最高,且细胞的葡萄糖比消耗速率和乳酸比生成速率明显低于二维和Cytodex-3三维培养系统(P〈0.05)。结果证实,采用Cytodex-3或Cytopore-2微载体培养体系均可建立胆管癌细胞的三维培养模型,且Cytopore-2三维培养体系优于二维和Cytodex-3三维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0.
ERCP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胰腺损伤诊治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ERCP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的胰腺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的胰腺损伤病例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其中确诊主胰管破裂3例,2例主胰管完好.结果 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ERCP放置胆胰支架1例,ERCP放置鼻胰管引流2例.2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1例行ERCP,胆管、胰管支架,腹腔镜探腹加腹腔引流;1例ERCP,留置鼻胰管,胰尾及脾切除术.结论 无死亡病例发生.ERCP确定主胰管完好的病例没有并发症发生;ERCP确定主胰管破裂的病例中,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胰腺假囊肿1例,胰瘘1例.结论 ERCP对胆胰系统的损伤能提供精确诊断,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同时可以通过放置胰管支架或鼻胰管引流,使部分患者免于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