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组织中ER、AR及P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R、AR、PR在腺体和间质中均有分布,三种性激素受体在间质中的阳性率、含量和强度均高于腺体中,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性激素受体(SR)在间质中的效应作用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毛者还发现ER随着年龄增长而有递增的趋势,而AR随着年龄有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检测MDM2 mRNA及其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基因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官颈癌、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RT-PCR检测58例宫颈癌、2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DM2 mRNA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率为39.2%(31/79),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0.0%(4/40),差异有显著性(X2=10.936,P=0.001).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MDM2 mRNA表达率分别为41.4%(24/58)、34.5%(10/2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386,P=0.534).对MDM2 mRNA阳性的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半定量检测,宫颈癌中MDM2 mRNA/β-actin mRNA平均灰度比值(1.432±0.509)与正常宫颈组织(0.938±0.283)相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852,P=0.008).宫颈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及MDM2 mRNA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X2=6.801,P=0.009).结论 MDM2 mRNA与MDM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MDM2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yclinD1和CDK4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宫颈癌组织和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P〈0.01);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87%),高于正常对照组(44%)(P〈0.01)。结论:CyelinD1和CDK4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动脉壁因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闭塞,引起缺血性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动脉闭塞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血管再通,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合并血栓形成的下肢动脉  相似文献   
46.
p73基因是抑癌基因p53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于1997年由Kaghad等在用胰岛素信号中介体(IRS-1)结合区的简并寡聚苷酸探针筛选COS细胞cDNA文库时发现一个假阳性克隆,与p53基因的结构具有同源性,命名为p73基因,并定位于1p36.2-1p36.3,该部位是人类多种肿瘤常发生缺失的区域.由于p73基因结构和功能与p53基因具有同源性,因此一经发现,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就p73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宫颈癌的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宿主的免疫学和遗传背景与生殖器HPV相关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与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本文对近年来HLA等位基因/单体型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外周血管创伤患者,观察其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3月至2016年4月46例外周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23 ~61 (39.8±11.6)岁.损伤类型:动脉内膜损伤16例,动脉部分断裂11例,动脉完全断裂7例,假性动脉瘤9例,动静脉瘘3例.46例均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同时行腔内修复治疗.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 ~ 90(50±16) min.腔内修复治疗后受损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消失,无对比剂外溢现象.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肢体缺血坏死、感染、截肢等严重并发症.46例患者无失访,随访12 ~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5个月.1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予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支架内再狭窄>50%,予球囊扩张等处理后血流恢复通畅;其余患者动脉血流保持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断裂、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外周血管创伤中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CDH17(Cadherin-17,钙粘蛋白17)和LRP1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B)基因多态性与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DEACM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06—2016-06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CO中毒患者,分为DEACMP组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组,分别检测2组CDH17基因位点(rs2513796)、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rs10183908)SNP分型。结果 2组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女性间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男性患者间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男、女患者间基因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CMP组男、女患者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男或女之间LRP1B基因位点(rs10183908)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间CDH17基因位点(rs2513796)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的基因多态性与DEACMP具有相关性,其中男性ACMP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性增加,A/C基因型增加患病风险,C等位基因型男性ACMP患者易发生DEACMP。LRP1B基因位点(rs10183908)基因多态性与DEACMP无相关性。LRP1B基因多态性可能在DEACMP发病中具有性别发病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CDK 4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宫颈癌组织和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yclin D1和CDK 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yclin D1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P<0.01);CDK 4蛋白阳性表达率(87%),高于正常对照组(44%)(P<0.01).结论:Cyclin D1和CDK 4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