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7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675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073篇
口腔科学   258篇
临床医学   3080篇
内科学   1246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266篇
特种医学   6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87篇
综合类   4695篇
预防医学   2150篇
眼科学   195篇
药学   1854篇
  25篇
中国医学   2175篇
肿瘤学   518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1062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912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852篇
  2004年   793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程虹  刘彦仿  张惠中  沈万安  杨安钢 《医学争鸣》2002,23(24):2244-2248
目的 用携带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sFv-TNF-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使其表达并分泌针对人肝癌细胞的sFv-TNF-α融合蛋白,观察转导的T细胞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感染性重组病毒产生细胞C22(PA317/PST)产生的病毒上清转导入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采用PCR,RT-PCR,细胞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转导的Hut-78细胞进行DNA,mRNA及蛋白水平的分析。转导的Hut-78细胞分别与SMMC-7721,HHCC共培养,MTT法检测Hut/PST细胞表达产物对两种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PCR,RT-PCR结果显示转导Hut细胞中扩增出外源目的基因对应的电泳条带,neo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显示转导细胞质内有较强的紫蓝色阳性反应信号,其阳性率约为95%,鼠抗人TNF-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导细胞质内有明确的棕黄色阳性反应信号,MTT法检测结果,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两种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4%和26.5%。结论 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可以在T细胞中整合并稳定表达,其分泌的表达产物对两种肝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亲合活性,并且具有一定的体外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TRAP-银染色法和(或)PR-ELISA技术进行端粒酶活性研究。1997-1999年对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宫颈癌、鼻窦部浆细胞肉瘤、恶性甲状腺瘤、精原细胞癌、阴茎癌等22种肿瘤共115份肿瘤组织标本检测,端粒酶阳性率为80%(92/115),同时检测这些肿瘤的临近正常组织共96份,端粒酶阳性率为5.2%(5/96);34份子宫平滑肌瘤和8份非肿瘤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7.1%(3/42),它们的临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2.4%(1/42);肿瘤细胞克隆株3例均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细胞(P<0.01);1999-2000年对胃癌组织进行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对试图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来达到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3.
1986年10月和11月,我们在南京发现恙虫病2例,现报导如下: 例1,男,44岁,南京西郊江浦某单位干部。1986年10月4日开始周身乏力,鼻塞。7日起发热,体温达39.2℃,自觉咽痛,胸闷,气急,心慌,腹痛,恶心。同时发现右腘窝有一椭圆形溃疡,已结痂,无痛痒。曾两次门诊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无效。10日入院时呈急性发热病容,体温38.9℃,脉搏86次,血压100/60;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右腘窝见1×0.5cm椭圆形焦痂,周围皮肤稍隆起呈樱红色,界限明显;右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淋巴结,触痛明显。血白细胞4200,中性66%,淋巴34%,红细胞391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证明止咳宝对多种动物和多种引咳法有镇咳作用,在镇咳剂量下,对呼吸、心电图,胸腔内压力无明显影响;止咳宝可增加呼吸道粘膜上皮纤毛运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可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对整体豚鼠亦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85.
肺心病急发期并发低钠血症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发期并发低钠血症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肺心病急发期并低钠血症101例,轻度77例,中度18例,重度6例。结果低钠血症是肺心病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基于CIM立体构型设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J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57BL/6(H-2b)小鼠的淋巴细胞4×10^6~6×10^6经尾静脉注入经印钴照射(900拉德)后的DBA/2(H-2d)小鼠体内构建模型。将DBA/2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后即刻腹腔注射J2,每天1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sA组注射环孢素A(10mg/kg体重);实验组J2A组(1mg/kg体重)、J2B组(4mg/kg体重)、J2C组(8mg/kg体重)。给药3d后分组处死DBA/2小鼠取脾制备淋巴细胞,用CD3、CD4、CD8单抗分别标记受检T细胞,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小鼠体内分裂增殖的情况,并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FSE标记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着染率大于99%。对照组分裂的CD4^+T细胞(75.34±1.58)%、分裂的CD8^+T细胞(83.48±1.25)%明显多于CsA组和实验组(P〈0.01)。J2B组和J2C组分裂的细胞数分别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2A组多于CsA组(P〈0.05)。对照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41.1±3.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J2A组(35.6±4.1)%、J2B组(24.0±3.7)%和J2C组(13.6±2.3)%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CsA组(7.4±1.9)%(P〈0.05)。结论J2可能抑制T细胞亚群CD4^+T细胞的活化,从而进一步抑制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近来有相当多的证据提示一氧化氮(NO)和与其有关的活性氧基(ROS)在某些内耳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听觉器官外伤、迷路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顺铂的耳中毒以及内淋巴积水。很多关于ROS在氨基  相似文献   
88.
鼻饲插管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临床上,对昏迷及全麻手术后不能经口咽进食需要鼻饲病人,插入胃管很困难,有时反复试插,都不能成功插入。现研制的鼻饲插管器,经反复修正,铸模成形,已经批准试用于临床,经过4a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将该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该病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以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其病程进展迅速,部分病例很快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2003年1月30日——2003  相似文献   
90.
腰-硬联合麻醉(CSEA)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后,由于其具有腰-硬麻醉的双重优点,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各种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目前国内广泛采用联合麻醉包,在同一间隙以针内针穿刺技术行CSEA,其优点已有许多报道,而采用双间隙针并针法施行CESA的报道较少,对费用的比较则更少,为此笔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