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2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7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的3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评价HBsAg长期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结局.方法 利用1976年建立的启东某社区15岁以上自然人群队列[血清筛检确定HBsAg、抗-HBs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进行前瞻随访],该数据库与人群癌症登记资料、居民病伤死因资料链接核实,分析1977年1月至2007年12月12351名人群中肝癌等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 队列观察总人年数为355 305.0.HBsAg携带者中发生肝癌173例,发生率为361.55/10万;HBsAg非携带者发生肝癌95例,发生率为30.90/10万,两组比较RR=11.70(95%CI:9.06~15.19);其中男性和女性HBsAg携带者的RR值分别为12.30和10.46.两性各年龄组HBsAg携带者的肝癌发生率均高于非携带者.若以女性非携带者肝癌的发生率为1,则男性非携带者、女性携带者、男性携带者的RR值分别为3.07、10.46和37.76;该四组人群在31年中肝癌发生的累积率分别为0.86%、2.73%、10.22%和34.1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年龄、HBsAg、ALT为肝癌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抗-HBs为保护因素.HBsAg携带与其他部位癌的发生未见有联系.结论 证实启东自然人群中HBsAg携带与肝癌发生的因果联系;针对HBV感染而采取干预措施是现场肝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2.
启东肝癌防治现场在实践中确立了肝癌防控策略,并针对主要病因采取了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使肝癌标化发病率下降44.35%,标化死亡率下降44.20%,特别是青年人肝癌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生物标志物方面均获得了可信的证据。启东肝癌防控的长期实践表明,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综合防治和干预,完全有可能取得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3.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启东市33例HBsAg强阳性的母亲及其已经予乙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子女,测定他们的HBV DNA载量,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其他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18例免疫失败母亲的HBV DNA载量为〈10^3~9.16×10^8 copies/ml,平均为(2.100±0.985)×10^8 copies/ml,其子女的病毒载量为〈10^3-1.28×10^9copies/ml,平均为(2.98±1.31)×10^8 copies/ml,两组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有效母亲的HBV DNA载量为〈10^3~6.92×10^8 copiestml.平均为(1.57±1.00)×10^8 copies/ml,与免疫失败母亲病毒载量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载量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是一个临床、实验室、现场三结合的卫生科研单位。自1972年建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经费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为此,我所从改革着手,采取了多渠道争取课题和经费,多方位发展事业和生产,多层次实行改革和放开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科研工作不断深入,职工生活待遇逐年改善,单位保持兴旺发展的好势头。一、多渠道争取课题和经费我所现有职1128人,每年的事业费还不够发工资,搞科研全靠自己“找米下锅”。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等待和依赖是没有希望的,墨守陈规必然一筹莫展,只有迎难而上,想方设…  相似文献   
75.
朱源荣  孙宗棠 《江苏医药》1989,15(4):197-198
本文观察小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405名新生儿分为4组,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HBIG加5μg、2.5μg、HBIG加2.5μg,以同期出生的115名新生儿作为对照。注后半个月、1.5年、3.5年时采血复查。结果3.5年时的保护率以HBIG加5μg联合免疫为最佳,达100%,5μg组为78.4%,2.5μg组为39.2%,HBIG加2.5μg组为30.4%。抗-HBs阳性率各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各免疫组之间呈平行关系。1.5年时均出现大幅度下降,1.5年至3.5年间却无下降趋势,4组中亦以HBIG加5μg组效果最好,半个月时为92.3%,1.5年时72.7%,3.5年时为69.1%。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M的转归.方法对1989年普查发现的135例HBsAg阳性者于1993年及2003年作血清学随访,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35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总体HBVM感染模式变化不大;小三阳模式相对最为稳定;大三阳中有39.13%转为小二阳,小三阳中有21.28%转为小二阳,小二阳中有28.26%转为小三阳.有23.70%的随访对象曾出现ALT异常升高;主要见于HBeAg阳性者;60岁以上者在10年后的随访中,HBeA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HBVM感染模式总体呈现动态的变化,并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77.
原发性肝癌(肝癌)高发的江苏省启东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也广。曾对637 393人进行过肝功能普查,异常率为2.49%,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达0.62%。最近,我们对启东县1017例急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清检测,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启东县各区、乡卫生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时间自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叶绿酸能否降低肝癌高危人群尿中黄曲霉毒素(AFT)-N7-鸟嘌呤的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双育、以安慰剂为对照的预防干预试验.将18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叶绿酸干预组(服用100mg叶绿酸)和安慰剂对照组.采用顺序免疫亲和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结合电子喷射质谱法测定尿中AFT-N7-鸟嘌呤的变化.[结果]在169份尿样中,105份检出AFT-N7-鸟嘌呤.叶绿酸组尿中AFT-N7-鸟嘌呤比安慰剂组下降了55%(P=0.036).未见副作用.[结论]应用叶绿酸或富含叶绿素的食物进行预防干预是可能阻断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
药物干预黄曲霉毒素暴露现场工作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T)是导致原发性肝癌(PLC)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1995~2000年在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药物干预AFT暴露的预防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干预效果。现将在该项目组织实施现场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作一概述。一、启东地区人群AFT暴露概况 1.启东居民主食结构的变化:1985年以前,启东居民主食玉米,平均约占口粮的50%以上,而玉米的霉变较严重,黄曲霉毒素B_1(AFB_1)污染率(≥20ppb)平均为35.65%。1985年以后,启东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failed postnatal immunoprophylaxis for hepatitis B virus(HBV) in Qidong, China. Methods Eleven children who developed into chronic HBV infection after receiving HBIG and HBV recombinant vaccines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Eleven paired mother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other 6 mothers whose children successfully generated anti-HBs after im-munoprophylaxis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in the study. Full-length HBV DNA was amplified through ser-um sample by PCR method and underwent cloning and sequencing. HBV DNA level was quantified by real-time PCR. Results The mean levels of HBV DNA in mothers who had HBV DNA positive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 were ( 1.2 ×107± 3.1 × 106 ) copies/ml and ( 1.6× 107±8.8×106 ) copies/ml,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0.05). Meanwhile, viral load in chil-dren was unrelated to that in their mothers (r2 =0.2429). In 11 HBV DNA positive children, 4(36.4% ) demonstrated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HBsAg "a" determinant region with 6 different types, I.e. T125A, I126T, Q129H, M133V, D144V and G145A. All of the mothers showed the wild-type sequence in "a" epitope, indicating surface escape mutants were not acquired from the initial infection, but developed under the immune pressure. The mutation rates after immunoprophylaxis for preS1, preS2, S, X, preC/C and P genes were 0.38%, 0. 22%, 0.27%, 0.17%, 0.11%, and 0.11%, respectively, nt2999-3157 in preS1, nt529-677 in S, nt1955-2016 in C, nt923-1001 and nt2489-2602 in P genes were among the hottest muta-tional spots throughout the HBV genome. Conclusion HBV mutation may occur in all the open readingframes after passive and active immunoprophylaxis. In addition to S gene, HBV preS and P genes could alsoassociate with the escape m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