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形后医用树脂(epoxide acrylate maleic,E)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复合人工骨材料(EH)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出个体化颅骨瓣,对45例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并随访观察6个月~3年.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例,骨瓣轻度塌陷1例.其余无感染及排异反应,且外形修复精致.结论 采用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塑形后具有匹配良好、术中节省手术时间、术后随访表现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特点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共35个)颅内动脉瘤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形态,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7个,球囊辅助技术8个。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23个,次全栓塞8个,不全栓塞4个。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18例,4分(轻度残疾)8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生存)1例,1分(死亡)3例。结论老年动脉瘤患者基础疾病多,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老年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特点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6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适度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监护脑血流、镇静机械通气、停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伴发脑出血时开颅手术等综合措施。结果 6例患者中,4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遗留偏瘫失语出院,1例死亡。结论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血压、保证适度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24.
采用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自发性海绵窦硬膜动静脉瘘9例导管可直接插入海绵窦(CS)推入栓塞材料,2个月后9例症状全部消失,也不影响测颈内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25.
瘤内出血起病的高颈位神经鞘瘤1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病变以卒中起病者较为少见,其中多数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外伤,其次为脊髓血管畸形,血液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脊髓肿瘤,感染性疾病,也有学者报道为微小动脉瘤。高颈位神经鞘瘤以瘤内出血起病者更为少见,作者治疗1例,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60岁。1999年10月24日打喷嚏后突发颈部疼痛,随后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来院就诊拟诊为脑梗塞给  相似文献   
26.
为了预防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自1997年7月~2000年4月对本科治疗的32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在超早期或早期显微手术后行尿激酶脑池灌注,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该方法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维生素C加尿激酶脑池灌注防治脑血管痉挛(附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颅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方法对60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超早期或早期外科手术,术后随机分别行尿激酶脑池灌注(A组)和维生素C(VitC) 尿激酶脑池灌注(B组)。结果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发生率A组为43.3%,B组为13%;脑血管痉挛发生后永久性神经障碍发生率A组为16.6%,B组为10%。结论VitC 尿激酶脑池灌注能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8.
29.
神经导航中一些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神经导航中的导航捧、注册技术、影像学资料应用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2000年8月~2002年7月间接受神经导航手术的85例颅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中导航手术成功82例,失败3例;导航系统误差:贴标记物(Mark)法平均为0.4mm,激光(Z-touch)法平均为1.2mm。结论神经导航技术的定位准确,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保护重要结构。采用各类导航技术相互组合,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75岁。2005年2月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在外院就诊,查头颅CT发现双侧外侧裂、鞍上池积血,Fisher分级Ⅲ级。诊断为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诊行DSA脑血管造影未能明确诊断,予“3H”等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2005年4月13日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既往高血压史10年余。体检:神清合作,未见异常。于4月15日在局麻下行DSA脑血管造影发现右颈内动脉缺如,右侧大脑中动脉(MCA)主要由前交通(A-COM)和后交通(P-COM)代偿供血,未发现颅内动脉瘤。4月18日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右颈内动脉未探及。4月19日行颈部血管CTA检查:右颈内动脉缺如,右侧后交通与右侧大脑中动脉相接。颅底CT扫描:右侧颈动脉管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