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8例(45%);Ⅱ级切除26例(30%);Ⅲ级切除21例(2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4%(包括脑内血肿2例,中动脉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2例(2%);2年内复发2例(2%),均为天幕脑膜瘤(内侧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嗅沟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已较成熟,但对大型肿瘤患者的手术处理仍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拟探讨手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操作技术与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本科经手术治疗的18例大型(肿瘤最大径〉5cm)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有1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肿瘤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4例患者行DSA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双额骨瓣开颅,矢状窦前部结扎经前纵裂入路,8例患者术中行腰池置管,术中使用双频射频器行肿瘤内分块切除,同时辅以神经导航系统帮助术者动态了解操作部位与肿瘤周边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Ⅰ级10例,Ⅱ级8例。无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2例发生明显皮下积液,其中1例继发硬膜外感染,3例经处理后均治愈。14例得到1~8年随访,1例在随访期间MRI显示肿瘤有复发而行放射治疗,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额骨瓣前纵裂入路仍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理想的手术入路。术前行肿瘤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术中辅以神经导航技术对重要的血管神经及脑组织的保护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形后医用树脂(epoxide acrylate maleic,E)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复合人工骨材料(EH)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出个体化颅骨瓣,对45例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并随访观察6个月~3年.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例,骨瓣轻度塌陷1例.其余无感染及排异反应,且外形修复精致.结论 采用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塑形后具有匹配良好、术中节省手术时间、术后随访表现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听神经鞘瘤复发的临床诊断要点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近 5年内收治的 18例复发性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描述其复发的临床诊断要点及再次手术的体会。结果 :18例复发性听神经鞘瘤患者均经第一次手术病理证实。原手术后至症状复发确诊的时间平均为 4 2年 ,复发主要症状为颅高压及行走障碍。所有肿瘤均行显微手术切除 ,术中采用内窥镜及CUSA辅助手术 ,全切 15例 (全切率 83% ) ,次全切 3例。 12例再次手术前面神经保留者术后 8例继续得到解剖保留。结论 :听神经鞘瘤患者原手术后症状及体征缓解或消失 ,再次出现颅高压及行走障碍等症状体征或加重者 ,应高度怀疑肿瘤复发 ,动态MRI检查是早期诊断复发的主要手段和客观依据。良好的术野暴露及辅以内窥镜及超声吸引技术的显微手术可使复发性听神经鞘瘤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Mg2+对脑组织的细胞代谢和调节功能作用已受到重视,现研究颅脑外伤(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对TBI的治疗意义. 方法:将94例重型TB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n=32)、硫酸镁+利多卡因组(n=32)及对照组(n=30),硫酸镁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硫酸镁2g(16mmol/L)稀释至100ml于15min内静脉推注,并以硫酸镁7.8g(65mmol/L)稀释至500ml静脉滴注24h;硫酸镁+利多卡因组,除了上述方法应用硫酸镁外,加用利多卡因12mg/(kg·h)静脉维持24h;对照组不补充硫酸镁或利多卡因,其余治疗同其他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及第3d血镁水平、入院当天和入院第7d的血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CS)来评估各组治疗结果. 结果:各组重型TBI患者在受伤后第7d时的血NSE水平无显著差异,伤后6个月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 结论:未发现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能明显改善重型TB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B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阿洛卡SSD-1000型B超设备对10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判断。结果10例患者术中病灶均定位准确。其中5例镜下全切除、1例功能区胶质瘤行次全切除、2例脑脓肿显著缩小、2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满意。结论术中B超可以实时显示病灶的部位与范围,有助于病变的切除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手术前后患者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24例早期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在颅骨修补前1~2d和术后10~14d,应用16排螺旋CT做脑灌注扫描,记录大脑皮层、基底节和丘脑区域灌注图像上rCBV、rCBF、MTT及TTP等参数值。分析颅骨修补前后双侧大脑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相关区域血流灌注数据的变化。结果颅骨修补术前患侧皮质区CBF明显低于对侧,和健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在皮质区CBF显著上升,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基底节和丘脑区在术前术后脑血流相关数值虽有所上升,但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灌注可以及时检测颅脑外伤后不同阶段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而颅骨修补术可以明显提高患侧大脑皮质区的脑血流量,进而可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对TBI的疗效。方法: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94例重型TBI患者分为硫酸镁治疗组、硫酸镁+利多卡因治疗组及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硫酸镁2g(16mmol)稀释至100mL于15min内推注+硫酸镁7.8g(65mmol)稀释至500mL静滴24h。硫酸镁+利多卡因治疗组除了以上述方法应用硫酸镁外,加用利多卡因1mg/(kg·h)维持24h。对照组除不补充硫酸镁和利多卡因之外其余治疗同以上两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及3d时血镁水平、入院和入院1周时的血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来评估各组治疗结果。结果:各组重型TBI患者在受伤后1周时的血NSE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重型TBI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的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未发现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能明显改善重型TB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镜引导下手术切除内耳道内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切除内耳道(IAC)内听神经鞘瘤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4年来21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切除长入桥小脑角部分的肿瘤后,不磨除IAC后壁而直接采用内镜引导下切除IAC的残余肿瘤.术中在切除IAC内肿瘤前、后刺激IAC口处面神经,记录肌电图.术后1~3个月复查MRI及面神经功能评定,得出IAC内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结果 21例患者IAC内肿瘤全切除18例;IAC段面神经解剖保留16例.全部病例无死亡,无术后脑脊液漏.结论 对IAC明显扩大的听神经鞘瘤患者,采用不磨除IAC骨结构,使用合适的成角手术器械,在内镜辅助下直接切除长入IAC内的肿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且可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