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22篇
  免费   2266篇
  国内免费   1430篇
耳鼻咽喉   447篇
儿科学   441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1939篇
口腔科学   418篇
临床医学   5367篇
内科学   3490篇
皮肤病学   335篇
神经病学   1184篇
特种医学   1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3199篇
综合类   11164篇
预防医学   4678篇
眼科学   459篇
药学   4527篇
  40篇
中国医学   4337篇
肿瘤学   1101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45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644篇
  2020年   862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956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97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091篇
  2013年   1744篇
  2012年   2306篇
  2011年   2390篇
  2010年   2282篇
  2009年   2156篇
  2008年   2162篇
  2007年   2092篇
  2006年   2020篇
  2005年   1845篇
  2004年   1741篇
  2003年   1541篇
  2002年   1256篇
  2001年   1320篇
  2000年   1114篇
  1999年   1012篇
  1998年   803篇
  1997年   785篇
  1996年   814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623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501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382篇
  1989年   413篇
  1988年   347篇
  1987年   311篇
  1986年   268篇
  1985年   215篇
  1984年   208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14篇
  1980年   104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31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血小板的种系发生提示其在免疫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血小板活化与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密切 相关,活化的血小板可以释放炎症介质,表达介导炎症反应的表面分子,可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这 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将Gibbs伪影消除方法局部亚像素移位(LSS)扩展到k空间零填充重建的磁共振图像。方法提出两种基于LSS的 消除k空间零填充重建的磁共振图像中Gibbs伪影的方法。第1种:LSS+图像域插值,该方法首先在非零填充图像上执行原始 的LSS方法,使图像上局部变差最小,然后执行图像域插值获得最终图像。第2种:是隔行局部变差法(iLV),该方法首先对k空 间数据进行零填充,随后将零填充后的k空间数据通过二维傅里叶变换到图像域,然后使用iLV来搜索最小的隔行局部总变差, 从而消除图像的Gibbs伪影。我们将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iLV,LSS+插值与原始LSS以及汉明窗滤波器做对比,分别在体模和 活体数据中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鲁棒性。结果两种方法均较LSS与汉明窗滤波器优,在保留图像细节的基 础上,极大的消除了Gibbs伪影。iLV和LSS+插值方法相比,iLV方法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结论iLV与LSS+插值方法 均实现了对传统LSS方法的扩展,能很好地消除零填充k空间数据重建图像中的Gibbs伪影,且iLV方法在保留图像细节信息 方面更突出。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治疗在9%≤HbA1c≤12%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在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指尖血糖,以及治疗前后下述效应指标改变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P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P-CP)、体质量(WT),并记录发生低血糖的次数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FBG、2 hPBG、HbA1c、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HbA1c下降值为(4.19±1.07)%,HbA1c<7.0%的达标率达到83.33%;HbA1c下降的程度与FBG(r=0.487,P=0.000)、2 hPBG(r=0.310,P=0.023)、HOMA-β(r=-0.398,P=0.003)相关。治疗后体质量下降 2.47±3.38 kg(P<0.001),体质量指数(BMI)下降0.90±1.18 kg/m(2 P<0.001),减重效果与患者基础体质量(r=0.678,P=0.000)、BMI (r=0.818,P=0.000)、F-CP(r=0.282,P=0.039)、HOMA-IR(r=0.297,P=0.029)相关。有8人发生低血糖症状10(14.81%),确诊为低血糖症(血糖≤3.9 mmol/L)为3人,发生次数3次,低血糖发生率5.56%;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无泌尿系及生殖系感染发生;2例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而退出实验;另2例患者因取药途径不便而退出实验;最后入组人数54例,男34例,女20例。结论 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方案在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HbA1c≤12%)中可有效降糖,并有减重优势,低血糖风险小,以及有效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适合血糖较高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主要方法。2017年美国眼科学会发布了新版IMH眼科临床指南(PPP),推荐在IMH的玻璃体手术中进行内界膜(ILM)剥除,以提高IMH的闭合率,同时减少术后复发。ILM剥除已成为IMH手术的重要改进之一。然而,ILM剥除会对视网膜结构造成损伤,并给视网膜功能造成潜在影响。关于ILM剥除仍有一系列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伴会厌囊肿予以CO_2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7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及局部切开排脓等治疗后会厌舌面仍肿胀且伴有囊肿,予以CO_2激光切除会厌舌面囊肿及肿胀组织,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CO_2激光手术治疗后均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CO_2激光对急性会厌炎伴会厌囊肿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0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的病因分布为:感染后咳嗽81例(40.1%),咳嗽变异性哮喘71例(35.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3例(21.3%),异物吸入3例(1.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0.5%),多发性抽动症2例(1.0%),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0.5%)。119例(58.9%)慢性咳嗽是单病因所致,83例(41.1%)有多种病因。不同年龄组(< 1岁、1岁~、3岁~、6~14岁)和不同咳嗽性质组(湿咳、干咳)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的前三位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咳嗽性质的患儿其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7.
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建立百日咳监测体系,10年来不断完善。该监测体系明确了百日咳监测病例的定义及病例分类,建立了统一的、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手段,规范了百日咳病例的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置措施。该监测体系实施以后,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显著上升,由2009年的26例增加到2017年的802例;诊断病例数由2009年的19例增加到2017年的662例;报告百日咳发病率由2009年的0.16/10万增加到2017年的4.28/10万;报告百日咳病例的医疗机构数由2009年的2家增加到2017年的53家;所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达到93.66%。上述监测结果证明该监测体系明显提高了天津市百日咳监测的灵敏度,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天津市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老年患者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50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50例。静脉应用组:将1. 5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术前静滴;局部应用组:关节腔关闭前,向关节腔内注射1. 5 g氨甲环酸;联合应用组:术前静脉滴注1. 5 g氨甲环酸、关节腔关闭前腔内注射1. 5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清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7 d天3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应用组、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分别为(857. 7±142. 1) m L、(926. 9±126. 0) m L和(925. 9±146. 0) m L;(239. 9±45. 1) m L、(267. 4±80. 8) m L和(267. 2±81. 6) m L;(432. 8±166. 2) m L、(495. 3±140. 8) m L和(498. 3±154. 2) m L; 1例、7例和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KA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失血量,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