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He垫内置标记点法测量鼻咽癌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对靶区的精确界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临床放疗医师一般按ICRU 50号报告定义将靶体积分为GTV、CTV和PTV。鼻咽部肿瘤因受颅底结构的限制,PTV外扩范围大小主要决定于摆位误差。笔者介绍自行设计的“He垫内置标记点法(He垫法)”,可较精确地测量鼻咽部肿瘤的摆位误差,为PTV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侵犯颅内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侵犯颅内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因素,本文搜集比较了有病理证实的鼻咽癌侵犯颅内患者107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探讨二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氨磷汀 (am ifostine)的安全性及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唾液腺损伤等副作用 ;观察氨磷汀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时对头颈部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31例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均予 6 MVX线照射 ,DT6 8- 72 Gy,在每日照射前 30分钟内予氨磷汀 A(试验组 )或 B(对照组 ) 2 0 0 mg/m2 ;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唾液量的变化 ,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放疗的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的唾液量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 ,试验组的平均唾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放射性粘膜炎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有统计学差异。氨磷汀应用后 ,对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但恶心、呕吐反应明显增加。结论 氨磷汀能保护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唾液腺 ,明显改善口干 ,同时并未降低近期肿瘤的消退率 ,对肿瘤无保护作用 ;但消化道反应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晚期声门上型喉癌预后因素分析(附100例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徐鹭英潘建基郑步宏林祥松笔者对我院100例晚期声门上型喉癌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作为今后工作借鉴。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以我院1987~1996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晚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外照射及腔内近距离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T1、T2鼻咽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晚期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218例首程治疗的T1、T2鼻咽癌病人中,128例接受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90例接受单纯外照射治疗。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组在常规放疗剂量达DT54~70Gy后采用腔内近距离推量,每次2.5~3.0Gy,每天2次,间隔6h。总剂量12~24Gy。单纯外照射组剂量达70~80Gy。结果 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组与常规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4%及71.29%;5年无瘤生存率为75.08%及66.45%;5年局控率为97.25%及89.8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晚期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单纯放疗组明显高于近距离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T1、T2鼻咽癌采用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放疗,可以提高疗效并且降低后期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患者临床分型的现状。
方法 分析2003-2006年本院连续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调强放疗的鼻咽癌333例,根据预后情况进行临床分型。分型定义为Ⅰ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Ⅲ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Ⅳ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
结果 全组Ⅰ、Ⅱ、Ⅲ、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0.0%(233例)、12.9%(43例)、16.5%(55例)、0.6%(2例);Ⅰ+Ⅱ期(57例)分别为86%(49例)、11%(6例)、4%(2例)、0%(0例),Ⅲ+Ⅳ期(276例)分别为66.7%(184例)、13.4%(37例)、19.2%(53例)、0.7%(2例)(P=0.007);无化疗者(69例)分别为80%(55例)、12%(8例)、9%(6例)、0%(0例),新辅助加同期化疗者(218例)分别为68.8%(150例)、13.8%(30例)、16.5%(36例)、0.9%(2例),新辅助加辅助化疗者(46例)分别为61%(28例)、11%(5例)、28%(13例)、0%(0例)。
结论 Ⅰ型在早、晚期均占最大比例,Ⅳ型均占最小比例;早期中Ⅱ型>Ⅲ型,晚期中Ⅲ型>Ⅱ型。与常规放疗资料相比Ⅰ型比例提高,其他型均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TNM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鼻咽黏膜及鼻咽癌组织COX-2蛋白的不同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76.58%(85/1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的表达(P<0.01);鼻咽癌组织COX-2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分期越高,表达阳性率越高(P<0.01);COX-2的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相关,表达阴性者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OX-2表达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OX-2表达是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可望成为判断鼻咽癌预后的有用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蛋白差异表达并建立诊断模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方法应用SELDI技术分析102例鼻咽癌患者及118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 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建立分类树诊断模型并进行盲筛验证;进一步分析鼻咽癌不同临床分型及EB病毒感染状态对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发现鼻咽癌与健康对照之间有25个血清蛋白质谱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3个蛋白峰表达下调,12个蛋白峰表达上调。经Biomarker Pattern 软件建立分类树模型,盲法验证其敏感度为97.56%,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达92.63%;上行型和下行型鼻咽癌之间发现M/Z为10286Da、7569Da及8149Da的3个血清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阳性和EB阴性鼻咽癌间M/Z为9354Da及4596Da的2个血清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LDI-TOF-MS 技术可筛选出鼻咽癌差异性蛋白并建立鼻咽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有望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且用SEDLI技术可以发现一些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相关的血清蛋白差异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规定处方剂量(致死剂量DT70Gy及预防剂量DT56Gy)的等剂量曲线外围邻近组织的剂量变化,评价不同医师对靶区勾画的差异所造成的的剂量学影响。[方法]2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按照IMRT的治疗流程予以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将IMRT计划中70Gy及56Gy的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体积范围定义为V70及V56。围绕V70及V56分别均匀外扩0.5cm及1cm所包含的体积范围,并"挖除"原有V70及V56部分分别形成的"戒指状"体积部分,定义为V70+0.5,V70+1及V56+0.5,V56+1。分别绘制V70+0.5,V70+1及V56+0.5,V56+1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同时分别计算D50、D95。[结果]V70+0.5、V70+1、V56+0.5和V56+1的D50分别为65.94Gy、62.28Gy、51.51Gy和47.03Gy;D95分别为58.86Gy、49.66Gy、38.87Gy和29.03Gy。[结论]IMRT治疗计划中,处方剂量外0.5~1cm处区域存在较高的放射剂量,靶区勾画差异所引起的"剂量缺失"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