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178例患者心电图持续存在ST段异常的临床病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1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2例,年龄在32—78岁之间,其入院时查心电图均持续存在ST段异常,比较所有患者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其他临床病因。结果:心电图持续存在ST段异常的常见的临床病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9例,占33.15%;反流性食管炎23例,占12.92%;十二指肠溃疡21例,占11.79%;缺血性心肌病18例,10.11%;心房纤颤15例,占8.43%;阵发性室上速12例,占6.74%;扩张性心肌病10例,5.62%;风湿性心脏病9例,占5.06%;病毒性心肌炎5例,占2.81%;其他6例,占3.37%。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不是所有的持续性ST段改变的唯一原因,还有其他继发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
人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细胞核分形维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索形态定量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 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食管癌研究中,应用“分形分析系统”观察的人食管癌过程听细胞核的结核。结果 发现各级食管癌细胞核边界的分形维数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并且除原位癌与Ⅰ级鳞癌细胞核分维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级癌之间分维值的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 提示分维数可定量地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分形分析为肿瘤细胞的病理学鉴别诊  相似文献   
73.
用倒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顺铂作用后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死亡特征。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皱缩出芽、核裂解及凋亡小体形成。电镜下凋亡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完全消失,代之以圆形、半圆形突起。一些细胞伸出多个不规则伪足样的突起。在消化收集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时,发现仍贴壁的细胞回缩比未用药对照细胞回缩的速度缓慢。结果提示:在细胞凋亡及其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细胞胞质的异常运动。  相似文献   
74.
食管癌细胞涂片中癌细胞核改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索形态计量学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的、参数指标,并比较分形维数与传统的体视学参数中形状因子在定量描述肿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程度的敏感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FAS”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MPIAS-500”,收集34例经纤维胃镜活检的人食管癌细胞学涂片,分别观察其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细胞核和食管癌细胞核的分形维数与形状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核和食管癌细胞核边界的分形维数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分别为1.0426?.0167和1.2147?.0428,并且相互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形状因子分别为1.053?.104和1.372?.131,相互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形维数与形状因子均可定量地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分形维数可能较为敏感。分形分析为肿瘤细胞的病理学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5.
张红新 《北方药学》2014,(8):171-171
目的:对320例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普查结果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心电图普查结果,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在32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中,正常心电图200例,占62.5%,异常心电图120例,占37.5%。异常心电图类型以T波改变和ST-T改变较为常见,分别占25%和25%。且在男女比例分布上无显著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电图的检出率普遍增高。在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中,老年组占60%,中年组占30%,青年组占10%。结论: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争取及早发现高血压对心脏损害和心肌的损伤,降低死亡率,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早期基因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inducible earlygene1,TIEG1)和Stathm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GF-β1、TIEG1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GF-β1和TIEG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和食管癌组织[TGF-β1:62(100.0%)vs22(71.0%),41(66.1%),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也检测到Stathmin蛋白表达,但较TGF-β1和TIEG1表达范围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未检测到Stathmin的表达.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Stathmin与TGF-β1、TIEG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呈负相关[TGF-β1:r=-0.609,r=-0.459;TIEG1:P<0.05);高表达Stathmin的病例中TGF-β1和TIEG1低表达或不表达.统计结果还表明TGF-β1、TIEG1和Stathmin蛋白表达与癌的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TGF-β1和TIEG1蛋白可能结合Stathmin结合位点,负性调节Stathmin蛋白,抑制食管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77.
张红新 《医学信息》2019,(4):156-157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辅以归脾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早搏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早搏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1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辅以归脾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7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尤其是老年人,腕关节作为全身重要的关节之一,日常生活使用非常高,骨折后其对功能恢复要求较高,如治疗不当将会产生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影响腕关节功能及人们日常生活,现探讨其分型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PAD)介导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克隆技术构成表这载体pET28a—TAT—EGFP,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AT—EGFP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注入小鼠尾静脉,取脑、心肌、肝、脾和肾等器官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为28KD的TAT—EGFP融合蛋白。在小鼠的肝、心肌、脑、肾和脾等组织切片荧光检测呈阳性。结论TAT可介导EGFP在广泛组织内的跨膜转导,这一研究为外源活性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细胞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