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组织中VEGFR-3的表达及定位特征,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淋巴管数量和平均光密度(MOD),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和癌周组织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LVD)和MOD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R-3与淋巴结转移、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初步探讨小细胞癌与小淋巴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鉴别的体视学参数。方法 运用MPIAS- 500 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对30 例小细胞癌及20 例小淋巴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两者的细胞核面积、面积体积、等效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 这些参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分别统计。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为 (9± 2 )min ,坏死直径 (5 .3± 1.4 )cm ;B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5 )min ,坏死直径 (3.5± 1.8)cm (P <0 .0 1)。结论 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R-3的表达及定位特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VEGFR-3表达的淋巴管数量,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和癌周组织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和积分光密度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R-3与淋巴结转移、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有相关性,为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形态定量学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囊腺瘤17例,交界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29例)中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并测定其积分光密度(IOD)和平均光密度(MOD)。结果: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IOD和MOD值分别为213.6±94.8和0.19±0.07、419.4±71.6和0.26±0.08、667.2±32.9和0.41±0.03,P53蛋白表达的IOD和MOD值分别为164.2±44.8和0.17±0.04、521.3±57.1和0.24±0.07、872.2±37.4和0.41±0.04,良性肿瘤分别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比,IOD和M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VEGF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s=6.24,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展中VEGF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可能参与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调节。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分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病变隔膜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病变隔膜的形成机制.方法 大体观察2007年10 月至2010年l2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的10例布-加综合征下控静脉病变隔膜形态特征,并利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病变隔膜与 7例正常肝后段下腔静脉壁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 术中见病变隔膜位于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0 cm范围内.隔膜边缘较厚,中央偏薄,表面与IVC内膜相连.9例隔膜下方IVC有附壁血栓,5例病变隔膜局部有钙化.光镜下病变隔膜组织由粗大的均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胶原排列紊乱,部分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隔膜边缘为不等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正常下腔静脉壁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完整.电镜下病变隔膜组织中可见较多的纤维细胞,表面有少量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大部分嵴和膜脱落融合、模糊不清或缺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偶见凋亡细胞,但体积缩小;正常下腔静脉壁大内皮细胞排列规则,呈条带状分布,内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吞饮小泡,内皮细胞下为少量排列较稀疏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结论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形成以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隔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Smoothened (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 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 mRNA及蛋白表达,并以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osiRNA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Smo siRNA转染细胞24、48和72 h后,Smo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0±1.10、2.80±1.10和1.00±0.71;Glil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0±1.34、3.00±0.71和1.20 ±1.10,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 Sm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Smo和Gl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016和0.324±0.021,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3)SmosiRNA转染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8.06±7.5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并随转染时间延长抑制率升高(P<0.05);(4)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明显增高.结论 Smo基因具有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s-PINP)和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s-CTX)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76例老年OPF患者作为OPF组,同期收治80例未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O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腰椎(L2-4)、股骨颈、桡骨远端骨密度(BMD)、B-ALP、PTH、s-PINP和s-CTX水平;分析B-ALP、PTH、s-PINP和s-CTX水平与BMD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B-ALP、PTH、s-PINP和s-CTX水平与发生OPF的关系。结果 OPF组腰椎(L2-4)、股骨颈、桡骨远端三个部位BM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F组B-ALP、PTH、s-PINP、s-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F组腰椎(L2-4)、股骨颈、桡骨远端三个部位BMD水平与B-ALP、PTH、s-PINP和s-CTX水平呈负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B-ALP、PTH、s-PINP、s-CTX诊断OPF发生的AUC分别为0.663、0.625、0.729、0.690,四者联合诊断OPF发生的AUC为0.856,高于四者单独诊断AUC值。结论OPF患者血清B-ALP、PTH、s-PINP、s-CTX与BMD密切相关,且对评估OPF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索形态定量在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 :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乳腺肿瘤的研究中 ,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 ,选取乳腺癌 6 9例 ,乳腺纤维腺瘤 38例 ,分别观察其细胞核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细胞分维值为 (1.0 6 73± 0 .0 5 6 2 ) ,乳腺癌细胞核分维值 (1.1831± 0 .0 2 47) ,均大于其拓扑维数 ,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 ,相互间分维值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地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 ,分形维数为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王珏辉  张红新 《中原医刊》2003,30(19):20-2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早发现早处理、降低死亡率和剖宫产率的新方法。方法:在及时补液、止血、抗感染的同时,采取手法配合药物扩张宫颈,使产程尽早结束,患者脱离危险。结果:应用该方法对51例孕晚期胎盘早剥的处理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治愈率为100%。结论:该法简便快捷,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非常适合于基层医院临床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