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陈××,男,37岁,因结肠癌入住.入院血型常规检查显示O型,手术前配血发现正定型与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再将血型作系统鉴定,最终定为较罕见的Am亚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2岁,农民1999年7月26日因咽部不适,刺痛,伴声嘶而入本院,病理诊断:声门上及会咽根部外生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过去无肝炎、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出血倾向,于8月10日手术,8月26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NF-α、IL-1β、TGF-β刺激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和TGF-β组。TNF-α、IL-1和TGF-β组分别加入加入含有浓度为10 ng/ml的相应炎症因子培养液,每组分别在孵育6、12、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处理12 h后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在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高峰持续从12 h至24 h(P0.05)。TNF-α刺激作用强于IL-1β。TGF-β处理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6 h后即开始升高(P0.05),但在孵育6 h到24 h时下降至正常对平(P0.05)。结论:TNF-α、IL-1β、TGF-β可能通过刺激海马神经元CLC-3表达增加增强神经元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失眠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失眠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设为正常组,失眠组,西药组,针刺组,后三组又根据24,72和120 h三个不同时段各分为三组。各实验组大鼠在睡眠剥夺结束后,根据不同组别和时段(24、72、120 h)分别进行旷场实验,测试其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随即将相应组别大鼠快速摘眼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变化:与各时段失眠组大鼠比较,针刺组大鼠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呈下降趋势,针刺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针刺120 h组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TNF-α含量变化:与各时段失眠组比较,针刺组血浆TNF-α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其中针刺72 h组和120 h组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精神状态,增强其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针刺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大鼠TNF-α的含量,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5.
“靳三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2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根据外招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了情景教学、强化操作、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模式,以保证针灸专业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了外招生的针灸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相似文献   
57.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2岁,农民1999年7月26日因咽部不适,刺痛,伴声嘶而入本院,病理诊断:声门上及会咽根部外生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过去无肝炎、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出血倾向,于8月10日手术,8月26日“痊愈”出院。 2 实验室检查:7月27日首次检查血液常规,采用EDTA-K2(2.0g/L,下同)抗凝,室温放置3个小时后用Coulter-STKS血细胞仪计数(下同),其血小板仅为15×109/L,手工计数为19×109/L,后又重新抽取静脉血抗凝,一管用EDTA-K2抗凝,另一管采用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NaF(10.0g/L),即刻计…  相似文献   
58.
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120例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毅敏 《四川中医》2006,24(7):107-108
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并比较其与常规针刺拔罐、电针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120例,并与常规针刺拔罐、电针疗法比较。结果:刺络拔罐组、针刺拔罐组、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2.5%、95%,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均P<0.01);停止治疗3个月后刺络拔罐组疗效仍优于两对照组(均P<0.01);刺络拔罐对神经根型、混合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93.3%。结论:大椎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较常规针刺拔罐及电针疗效好且稳定,特别是对神经根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59.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Hartl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制作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中药(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索、白芥子各药按比例研成粉末,老姜汁调成糊状,并撒适量麝香)穴位敷贴,并与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主要检测各组豚鼠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穴位敷贴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降低支气管哮喘豚鼠血清TGF-β1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获效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GR)的变化在临床病理研究中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中PGⅠ、PGⅡ、PGR的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IgG的水平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PGⅠ、PGⅡ以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胃癌组、健康对照组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PGⅡ和PGR水平的差异以及胃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PGⅠ、PGⅡ以及PGR水平的差异。 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G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在健康对照组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以上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者(P<0.05);在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同时PGR水平与Hp感染与否有相关性。 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而PGⅠ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