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制订外用止咳散质量标准.方法用显微鉴别法鉴别麻黄、茜草、地龙、桔梗;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茜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1046~0.52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0.95%.结论本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制定血压康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地黄、侧柏叶、艾叶、荷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斑点清晰 ,重现性好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 100 .7% ,RSD为 2 .0 %。结论 :方法简便 ,准确 ,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3.
中药提取物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限量检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一些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处理,该树脂为苯乙烯骨架型树脂,致孔剂为烷烃类,其残留物和裂解产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烯苯、烷烃等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故对其残留物和裂解产物进行了限量检查。本研究采用GC法用毛细管柱(SUPELCO)以聚二甲基硅氧烷(SPB - 1)为固定相,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测定了丹参总酚酸、地黄低聚糖、贯叶连翘提取物中的树脂残留物限量。1 仪器、样品与试  相似文献   
9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中秦皮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订药材秦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中秦皮乙素的含量。结果 :秦皮乙素在0 116 4~ 0 5 82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8 4 6 % ,RSD为 1 6 3%。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 ,重视性好。  相似文献   
95.
HPLC法测定进口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Re、Rg1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修订进口西洋参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 ,用C1 8柱为固定相 ,以乙腈 水 (30∶70 )和乙腈 0 0 5 %磷酸溶液(99∶4 0 0 )为流动相 ,柱温 4 0℃ ,检测波长 2 0 3nm。分别测定人参皂苷Rb1、Re和Rg1的含量。结果 :人参皂苷Rb1在 1 6 4 7~8 2 35 μg(r=0 9995 )、人参皂苷Rg1在 0 16 5 3~ 1 983μg(r=0 9998)、人参皂苷Re在 1 12 6~ 9 0 0 8μg(r =0 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人参皂苷Rb1为 10 0 2 % (RSD为 3 2 6 % ) ,人参皂苷Rg1为 97 6 1% (RSD为 1 2 3% ) ,人参皂苷Re为10 0 4 % (RSD为 1 2 1% )。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重复性好 ,可用于控制进口西洋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为新药回阳复脉注射液制定红参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法,以君药红参中人参皂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控制其中红参主要成分的色谱峰。结果与结 论建立了回阳复脉注射液、红参及红参总皂苷的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确保了原料、半成品与制剂的关联性。方法学考查证明本方法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氨茶碱/壳聚糖/β 环糊精微球肺部缓释微球的呼吸道粘膜毒性。方法通过测定氨茶碱/壳聚糖/β 环糊精微球肺部给药后肺泡灌洗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总蛋白及纤毛毒性实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氨茶碱/壳聚糖/β 环糊精微球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为512.33?min,纤毛运动频率为96.0%,表明其有良好的生理适应性;氨茶碱/壳聚糖/β 环糊精微球气管给药后总蛋白含量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氨茶碱/壳聚糖/β 环糊精微球对呼吸道粘膜无明显毒性,可作为肺部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1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肝癌细胞株Hep3B增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氨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TC、吡柔比星(pirarubicin)及PDTC预处理后联合吡柔比星对Hep3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性及PDTC对该活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示:PDTC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的增殖,并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后Hep3B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1μg/ml吡柔比星作用后,细胞存活率(87.3土5.4)%,用PDTC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为(58.6±3.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2,P<0.01),PDTC预处理能明显增强吡柔比星的细胞毒作用.EMSA结果示,PDTC浓度依赖性地抑制NF-κB的激活,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TC能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的增殖,增强吡柔比星的细胞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NF-κB的激活.PDTC有望用于肝癌的化学预防,联合化疗药可进一步提高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乌头饮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乌头类不同饮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液相色谱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醋酸铵缓冲液(60:40);流速:0.2mL/m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乌头饮片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测得了25批乌头不同饮片的结果。结论液-质联用方法具有灵敏、专属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微量生物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IL-12、IL-6和淋巴细胞CD28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机制。方法严格按照病例入选标准选取50例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每例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pm离心10 min,吸取上层血清1.0 ml,放置-70℃冰冻保存备检,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D2+8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6的水平,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急性乙型肝炎之间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2、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水平最高,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l型细胞因子表达强弱与HBV感染肝脏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与HBV的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有关;CD28分子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