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钟汉林  廖振尔  张国材 《新医学》2000,31(7):416-417
目的探讨肠型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临床特征及确诊方法.方法对8例肠型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型恶组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表现主要集中在肠道.反复骨髓穿刺尤其在骨痛明显处取材为确诊的主要手段,联合化疗可延长生存期.结论肠型恶组较罕见,怀疑本病时应及早反复骨髓穿刺等检查,尽快确诊,争取治疗时机,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在病程中伴发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并非罕见,有文献报告伴发肝炎后可使再障缓解,但亦有认为不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我们观察13例再障伴发肝炎后,10例骨髓抑制加重,病情恶化,3例无变化。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5.
27年来我院内科血液病住院病例和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院1960~1986年血液病的住院病例3,263例,占内科住院病例的5.73%。共有23种血液病。其中急白21.91%,再障14.13%,慢粒白11.55%,ITP9.29%,淋巴瘤9.13%和缺铁性贫血7.11%。死亡病例611例(18.73%)。死亡原因中出血37.3%,贫血31.1%和感染25.2%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6.
忽视尿糖、血糖检查——1例糖尿病病人被盲目补糖致昏迷的教训女,60岁。因头晕、恶心、呕吐在本单位医务室就诊,给予50%葡萄糖加维生素B_6静脉注射后,症状加重,来医院急诊。当时体温38.5℃,血压80/40,血尿素氮4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0.9容积%。疑为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给予10%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加红、氯霉素静脉点滴。病情加重,拟动脉硬化症入院。当时体温36℃,脉搏70次/分,呼吸20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及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AIL的选择性杀瘤机制及化疗药物对TRAIL受体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MM患者、15名正常对照者BMMNC和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了12例MM患者化疗前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前后4种TRAIL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MM患者BMMNC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DR5的表达高于DR4(P<0. 05);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KM3细胞死亡受体DR4、DR5强表达,未检测到诱捕受体DcR1、DcR2的表达;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DR5的表达均上调(P<0. 05)。结论 死亡受体DR4、DR5和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患者BMMNC和正常人BMMNC中表达有差异,这可能是TRAIL可以选择性杀死MM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死亡受体DR5表达上调,提示化疗药物可能通过上调死亡受体DR5的表达而促使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三氧化二砷(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ATO 10 mg/d每周5 d × 4周或连续20 d为1疗程,化疗为常规剂量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3+7”方案。【结果】 54例初治APL患者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男29例,女25例,中位年龄31岁,ATO和化疗巩固中位疗程数各4(2 ~ 8)个,ATO总剂量中位数15.1(5.9 ~ 34.8)mg/kgATO巩固治疗结束阶段常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不增加细菌感染率,其它毒副作用轻微可逆巩固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所有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获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9(12 ~ 91)个月,复发2例,其CR期分别为25和46个月;3年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累积复发风险分别为(97.7 ± 2.3) %、(93.4 ± 4.7) % 和(2.4 ± 2.3)%、(6.8 ± 4.7) %,其中CR > 5年17例(占31%)、> 3年29例(占54%),无ATO慢性蓄积中毒和继发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病初WBCHbPLTLDH值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以及诱导治疗方案中维甲酸是否联合ATO与LFS均无显著相关(P > 0.05)。【结论】 初治APL缓解后采用ATO联合常规化疗安全有效,可获得更高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9.
谢伟成  张国材  李娟 《新医学》2001,32(10):602-602
1引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血管病,为总结对该病的治疗经验,现将我科1994年2月至2000年10月间确诊的12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岁至60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2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例无明确病因。2.2临床表现12例皆有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1例有神经精神异常,表现为头痛、性格改变、精神错乱、神志异常、感觉与运动障碍、抽搐、木僵、病理反射阳性等,症状具有一过…  相似文献   
120.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999年间12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资料,并与同期17例单次自体移植效果比较。结果:双次移植12例患者 移植后持续缓解6-68个月,中位数27个月,其中8例(66.7%)至今无病生存,1例于第二次移植后6个月出现复发,3例死于移植相关性疾病。单次自体移植17例患者移植后持续缓解1-36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其中6例(35.3%)至今无病生存,8例肿瘤复发,3例死于移植相关性疾病。结论: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较好,其移植后18个月生存率有优于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