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骨肉瘤化疗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骨肉瘤化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化疗尤其是术后化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控,以便指导化疗药物和方案的调整,已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现今各种用于评估骨肉瘤化疗疗效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62.
肩关节零度位牵引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关节零度位牵引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200025)马荣,张伟滨,张沪生,冯建民,冯德炎临床需要固定的常见肩部损伤有,肩袖损伤、肱骨近端骨折、肩袖修补及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等。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是外展支架及颈腕悬吊。自肩关...  相似文献   
63.
HLA表现型与骨肉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为探索中国汉人骨肉瘤与HLA表型的相关性,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检测了34例骨肉瘤患者及250例健康人的HLA-A、B、DR、DQ座位上各HLA表型,并统计分析了这些表型与骨肉瘤疾病、患者的预后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意义。结果:HLA-B35表型在骨肉瘤组的频率为0.41,对照组为0.048,含HLA-B35抗原的中国汉人发生骨肉瘤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抗原者的13.50倍(P值<0.001)。HLA-B13表型在预后不良患者中的频率为0.67,良好患者中为0.06,含HLA-B13抗原的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抗原者的20.43倍(P值<0.01)。HLA-B40表型在预后不良患者中的频率是0.22,良好患者中为0.70,含HLA-B40抗原的患者预后良好的相对安全率是无此抗原者的6.82倍(P值<0.05)。未发现HLA表型与骨肉瘤病理特征间有相关性意义。结论:HLA-B35与中国汉人骨肉瘤的易感性基因紧密连锁,HLA-B13和HLA-B40则分别与骨肉瘤恶性基因和抵抗基因有关。HLA-A、DR、DQ座位上无抗原表型与骨肉瘤有关,亦无HLA表型与骨肉瘤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64.
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肿瘤复发、转移.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多处于细胞G0期,具有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及DNA复制修复能力,通过高表达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BC 转运蛋白)和抗凋亡基因而逃避化疗及放疗,最终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消灭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有诱导肿瘤干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使用ABC转运蛋白抑制剂、抑制肿瘤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特异性标志靶向治疗、免疫诱导等,并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吡罗昔康贴片(透皮控释剂型)治疗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平行对照试验。急慢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吡罗昔康贴片2日1贴贴于患处,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乳胶1日3次涂于患处,均连续使用14 d。主要疗效指标为靶部位休息痛和活动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疗效的综合评价、病人对疗效的总体评价、药物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和压痛评分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210例病人入选,试验组(吡罗昔康组)106例,对照组(双氯芬酸组)104例。2组治疗前基础情况,疼痛分类、程度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按全分析集(FAS)人群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休息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2.6±s 2.0)和(3.6±2.3)分,改善率分别为(50±47)%和(63±38)%(P<0.01);活动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3.0±2.3)和(4.0±2.4)分,改善率分别为(44±33)%和(61±32)%(P<0.01)。2组疗效综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0.2%和82.1%(P<0.05),病人对疗效的总体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3.3%(P<0.05)。2组压痛和肿胀评分、首次给药后疼痛缓解率有显著差异,而2组疼痛消失时间、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按符合方案集(PP)人群分析结果与按FAS人群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吡罗昔康贴片治疗急慢性疼痛多项疗效指标结果优于双氯芬酸乳胶,安全性与双氯芬酸乳胶相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髓内钉固定且出现医源性手术失败的4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5~81岁,平均72.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按改良Evans分型:ⅡB2例,Ⅲ型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例,根据Russell-Taylor分型为IA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5d,平均3.8d.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骨折复位错误2例,髓内钉置入错误2例.4例患者术后获10~14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卧床4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术后9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近端骨折,卧床4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较术前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卧床3个月后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患者生活自理,但存在髋关节内翻畸形.结论 骨折复位错误和髓内钉置入错误是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失败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术中良好的复位、内固定物正确的放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腰椎后路术后骶棘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腰椎后人路手术时骶棘肌不同程度的外科创伤与其组织形态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均匀地分为五组:A组(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低张力组),D组(高张力短时间组),E组(高张力长时间组)。每组分别于术中骶棘肌牵开前、术后即刻、术后2d、1周、2周、1月、2月取压力感应片下的深层骶棘肌肌肉,分别送石蜡、冰冻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各后路手术实验组随骶棘肌剥离、牵拉和持续时间的逐渐加大而呈现逐渐加剧的病理改变,总的结果是呈现变性、坏死和修复反应的顺序演变。在损伤早期,主要呈现不同程度的横纹肌细胞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核内移;严重者可出现腊样变性及液化性坏死,腊样变性肌细胞。从术后第1周起,肌组织的坏死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修复反应过渡,可出现片状的小群状肌萎缩或肌纤维同型化;后期最主要的是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并替代大片萎缩的肌纤维。电镜的病理改变与光镜结果相一致,后期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大量脂滴聚集现象。结论 不同程度的骶棘肌剥离、牵拉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骶棘肌损伤,其牵拉力和持续时间的大小与组织学结果相平行,电镜与光镜组织学结果是相一致的;多种损伤机制(压迫、缺血、代谢紊乱、失神经支配)参与了后路手术时对骶棘肌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68.
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3月~2005年6月,34例(36肩)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27肩CT造影显示Bankart损伤,9肩有关节囊韧带肩胛颈撕脱损伤(ALPSA损伤)。按肩关节不稳定方向分型,25肩均为前方单向不稳定,11肩合并有下方不稳定。其中27例有明显的外伤史,12例合并有肱骨头后缘缺损(Hill-Sachs征)。采用带线的铆钉进行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的方法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观察评价患肩的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2.2年。肩关节功能按Walch-Duplay评分:优19肩,良12肩,中3肩,差2肩,优良率为86.1%。1例术后发生再脱位,由再次创伤造成,该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发现修补处撕脱并盂缘缺损,再次行喙突移位固定术。结论采用切开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疗效肯定,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再脱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9.
骨肉瘤的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剂量氨甲喋呤-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合并长春新碱,阿霉素或顺铂联合长春新碱三种不同的方案,对56例骨肉瘤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结果显示:1.完成化疗疗程的患者,2年生存率达93.75%,5年生存率为68.75%。2.交替化疗是减少耐药及副反应,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3.术前化疗在骨肉瘤化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化疗是骨肉瘤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0.
摘要: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高发的恶性肿瘤,相比其他肿瘤骨肉瘤具有高侵袭性高转移性。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与联合化疗的反应性相关,但是骨肉瘤对现有的化疗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并且缺乏效果明确的联合化疗方案。最近的研究证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传导通路在部分肿瘤起到了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存活、蛋白合成和转运的功能。近十年来学者一直在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传导通路治疗肿瘤的分子机制,这篇综述回顾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传导通路应用于骨肉瘤治疗和联合化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