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8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75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306篇
内科学   119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4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22篇
综合类   3374篇
预防医学   1234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317篇
  16篇
中国医学   1388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IFN-α和IFN-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未经HAART治疗的HIV-1感染者40例,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HIV-1感染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中HIV 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FN-α和IFN-β的表达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经HAART治疗后IFN-α水平、CD8~+T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01,P=0.03),而CD4~+T计数高于治疗前(P0.001);且HIV-1感染者治疗前后IFN-α、IFN-β表达水平与CD4~+T、CD8~+T细胞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AART治疗可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降低IFN-α表达水平,IFN-α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控制HIV-1疾病进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免疫相关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自行研制含626条人类免疫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4例小细胞肺癌瘤体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所做的表达谱杂交检测均重复1次和荧光交换后再重复1次以抑制噪声。结果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降低于0.25的有:Scya18、a2m、scya14、ager、maoa、cyr61、hla -dr、igf1、i16、serping1、thbd、cyp27al、hla -dp、hla -dq、igkc、eva1、lcp1、ifitm2、scya2、glrx、hla -g、ms4a7、cllorf9、i17r、qscn6、il-1r、tip-1、fgfr1、trb、mfsf10、fgfr4、Ida-a、ifitml等,表达增高4倍以上的有:ckb、insr、ilt3、mcm3、il-17br、sgrf、cd24、pmaip1、hprt1、cct6a、kpnb1、fkbp4、ilt2、ill3ra1、sil、set、tubb、kiaa0332、h3f3a、whscl、ical,经配对t检验以上结果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机体抗肺癌免疫涉及诸多免疫相关基因参与,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cya18、a2m、scya14、ager等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而il17r、ckb、insr、ilt3等基因表达显著增高,这些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可能会对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治疗以及疗效评价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应用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快速筛查技术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并对检出的hMPV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采用Luminex 100多功能悬浮点阵检测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同时筛查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7种病毒、11个亚型.人类偏肺病毒的鉴定采用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核酸测序,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47份临床标本共筛查出病毒19株,检出率40.2%(19/4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8份、占检出病毒的42.1%(8/19),流感病毒7份(占36.8%),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偏肺病毒各1份(占5.3%).检出的这例人类偏肺病毒为深圳地区首例,经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核酸序列分析,其与hMPV日本株、北京株、泰国株的同源性>98%.进化树分析表明深圳株的病毒核蛋白基因与北京株、日本株、泰国株等在同一基因进化簇中.结论 人类偏肺病毒可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多功能悬浮点阵和多重PCR技术对病毒感染件疾病的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解决流行病病原学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胰腺位于腹膜后,其毗邻结构复杂,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此,目前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仍较困难.自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胰腺疾病,尤其是胰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此外,各种EUS的应用,使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出现,本文就EUS对胰腺疾病诊断、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95.
背景儿童意外伤害中心理行为因素起重要作用.意外伤害儿童的性格及行为等心理学特点具有其特殊性.目的探讨意外伤害儿童与正常儿童个性特质及行为特质的差异.设计以患儿和正常儿童为调查对象的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小儿科.对象2001-01/12在藤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7~11岁的意外伤害患儿131例,除外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和非脑共发出问卷89份,8份因资料不完整而被剔除,收回资料完整的病例81份(回收率为91.01%).其中男50例,女31例,平均年龄(8.59±1.86)岁,Peabody图画词汇测验测试智商为96±15;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父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儿童受教育情况,居住地经济文化情况相似的无伤害病史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共81例.男45例,女36例,平均(8.92±1.73)岁,Peabody图画词汇测验测试智商为(98±18).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智商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表),对伤害组和对照组各81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各81例均无脱落.①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量表得分伤害组(50.01±10.58,55.19±12.1,57.35±10.12)均高于对照组(45.63±13.81,48.09±6.49,50.01±10.39),t=2.27~4.65,P<0.05,掩饰性量表得分对照组(49.42±10.42)高于伤害组(39.65±13.03),P<0.001.②伤害组男童在多动、攻击性、违纪、交往不良、分裂焦虑、抑郁、体诉7个行为因子;伤害组女童在多动、残忍、攻击性、抑郁、体诉、社会退缩、违纪7个行为因子的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③伤害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32.09%(26/81),高于对照组11.11%(9/81),P<0.001,OR值为3.78,95%CI为1.66~8.59.行为因子的敏感性(32.1%)较低,特异性(88.9%)和阳性结果价值(74.3%)较高.④伤害组男童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平均得分(39.84±10.99)高于女童(34.26±10.43)P<0.05.男童在违纪、攻击性,女童在抑郁因子中位数高于异性,P<0.05或0.01.伤害组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平均得分为(37.62±11.03),高于对照组(17.77±12.12),P<0.01.⑤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子男童为攻击、多动、违纪;女童为攻击、违纪、抑郁.结论意外伤害儿童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行为因子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阳性结果价值较高,男童和女童都具有攻击、违纪的特点,具掩饰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较易出现应付行为的非理性方式.  相似文献   
996.
金俊哲  吴硕东  张振海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111-1112,11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该科行全腹腔镜胃手术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1~74岁,平均54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胃壁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胃次全切除术3例,胃癌根治术1例.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8 d.结论 腹腔镜胃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相似文献   
997.
顾小红  张云东  冯爱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69-171,i0004
背景:至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而线粒体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变,参与脂肪肝的发生。 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各时相点的表达规律。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平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 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4只,普通饲料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饲养2,4.8,12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 方法:模型组大鼠喂高脂饮食(基础饲料88%、猪油10%,胆固醇2%)饲养12周,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分笼(每笼6只)饲养.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于相应时间点麻醉后采血,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肝脏。①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表达变化。②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③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 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生化指标:模型组饲养4,8,12周时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氩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P〈0.01)。②模型组解偶联蛋白2蛋白表达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而正常对照组几乎阴性表达。③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饲养4,8,12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4.07&;#177;0.15),(4.93&;#177;0.14),(5.20&;#177;0.20)μmol/g;(3.14&;#177;0.20),(3.12~0.18),(3.13~0.16)Ixmol/g,P〈0.01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加,解偶联蛋白2表达也逐渐增强,提示高脂饮食可诱导肝细胞表达解偶联蛋白2,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7±11.4)岁。9例病人均采用腹腔镜切除部分肝脏,余病灶行微波固化术。观察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7例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肝切除与微波固化,2例因出血风险大中转开腹,联合胆囊切除2例,手术时间为(191.6±42.2)min,术中出血(85.5±63.2)ml,术后住院时间(6.0±1.8)d,肝门均未阻断,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作为微创手段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在肝细胞癌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肝细胞癌并行肝切除手术77例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腹腔镜肝切除术37例,开腹肝切除术40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3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前肝功能、术后第3天肝功能、术后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77例接受手术的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肝细胞癌,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205.4±107.9)ml,开腹组为(261.3±99.7)ml;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143.2±50.8)min,开腹组为(169.7±51.4)min,以上指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为(2.0±1.0)d、术后住院时间为(6.8±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6±0.99)d,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8±0.8)d、(8.7±2.8)d和(3.25±1.17)d;腹腔镜组术后暴发性疼痛发生率为16.2%、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4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腹腔镜组为(31 372.8±8 060.3)元,较开腹组的(37 440.0±10 366.5)元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较开腹肝切除更有利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00.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临床观察山东宁阳县人民医院(271400)李树华韩霞郭征东我们自1993年2月~1996年2月选择支气管哮喘病人采用呋塞米(速尿)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同期设立单盲对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治疗组2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