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将壳聚糖膜、外科专用缝合丝线及豚鼠肌分别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经组织学观察,壳聚糖膜早期可引起轻度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4个月后,其机体反应接近丝线组。表明作为引导性牙周再生(GTR)用的新型膜材料,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2.
超声骨刀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骨刀手术系统是指使用压电超声频率微振荡刀进行切骨术与骨整形手术的一种创新性的骨外科手术设备,具有软硬组织识别功能,同时采用冷切割模式,可确保手术过程中最大的精确性与安全性。目前,它在口腔骨外科手术中已有较多应用。本文就超声骨刀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并导致了牙周连接组织的附着和牙槽骨的进行性破坏.其发展呈现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的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们都致力于与牙周炎活动期相关的标记物的研究,以期对牙周炎活动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本文就牙周病活动期龈沟液中相关标记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s)增殖及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1、5、20、100、500、2500 mg/L)加入体外培养的HPDLCs,共孵育2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分别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蛋白合成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在5-100mg/L的浓度范围内,米诺环素可显著促进HPDLCs的增殖及生物合成(P<0.01)。但高浓度(2500 mg/L)的米诺环素则严重抑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一定浓度的米诺环素能提高HPDLCs的生物学活性,但过高浓度的米诺环素具有细胞毒性,不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35.
人牙周组织中三种细胞的培养、形态学及增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中三种主要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s)、牙周韧带细胞(PDLSs)及牙槽骨细胞(ABCs)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及生长方式,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在镜下均表现出成纤维细胞的特征,但具有不同的增殖活性,GFs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PDLSs和ABCs(P<0.01)。结论:由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解剖部位,在体外培养中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性,从而表明其在体内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二类洞改良开髓法对牙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洞、开髓腔等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对预防牙折有重要意义。现将保留边缘嵴的改良式开髓法和常规开髓法对牙髓治疗后牙齿抗折力的影响,比较如下。1材料与方法完整新鲜离体下颌磨牙45颗,按大、中、小相同比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二类洞改良开髓法。牙...  相似文献   
37.
38.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改革传统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组建了集口内、口外、修复于一诊室的综合科,学生对就诊病人实施综合诊治.改革后的实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完善、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综合诊疗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习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实习教学分科过细、知识面偏窄的束缚,拓宽了知识范围,加强了实践环节,突出了能力培养,符合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病变牙龈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 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1 pg·mL-1的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MGB1的表达,48 h 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分别以50 n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100 ng? mL-1 HMGB1刺激PBMC,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另外收集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分别检测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PBMC 24 h后,HMGB1自细胞核移出至细胞质中;刺激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α和HMGB1分别刺激 PBMC 48 h后,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强(P<0.0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上皮钉突下方浸润的细胞中,HMGB1自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和细胞外;其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HMGB1可能在牙周炎病理进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伴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C+P)组]66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P组)5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C组)44例和健康志愿者(H组)43人.记录牙石指数、探诊出血阳性率、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抽取血清,采用定量央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索(IL)-1β、IL_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CRP的含量.结果 (C+P)组的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分别为(4.55±0.85)、(3.78±0.34)mm]显著大于P组[(4.06±0.61)、(3.05±0.44)mm]、C组[(1.85±0.67)、(1.26±O.39)mnl]和H组[(1.12±0.33)、(0.42±0.8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的探诊出血阳性率(69.6%)显著高于C组(20.5%,P<0.01)、H组(4.6%,P<0.01)和P组(63.6%,P<0.05).(C+P)组、P组、C组、H组血清中HDL-C水平分别为(1.04±0.22)、(1.24±0.21)、(1.22±0.18)、(1.42±0.21)mmol/L,(C+P)组较后三组显著降低(P<0.05);CRP、IL-6、IL-1β、TNF-α水平(C+P)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HDL-C、CRP、IL-6、IL-1β和TNF-α可能与冠心病和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