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 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 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 (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 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 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收治的184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例资料。结果:184例MPMN中,78例为同时性肿瘤(synchronous MPMN,SMPMN),106例为异时性肿瘤(metachronous MPMN,MMPMN);男性78例,女性106例。最常见的肿瘤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为结直肠癌。S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中晚期为主,而M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早期为主,68%的MMPMN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5年内出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MMPMN组生存时间较SMPMN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消化系统肿瘤相关MPMN预后较其他部位相关MPMN预后更差;乳腺癌相关MPMN预后优于其他部位MPMN。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第一肿瘤分期、吸烟史、SMPMN或MMPMN是影响MPMN生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肿瘤分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MPMN的生存率有所提升。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通过随访以及定期检查早期能够发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晚期第一肿瘤、SMPMN、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烤瓷修复体牙体预备对牙龈结合上皮损伤后 ,牙龈结合上皮在透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将 16只家兔的 3 2颗上前牙分别用金刚砂车针和手术刀破坏左侧上前牙的牙龈结合上皮 (JE) ,以右侧同名牙为对照 ,分别于 1、2周取材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合上皮的组织学改变 ,并对 2实验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金刚砂车针处理组和手术刀处理组 2周后牙龈结合上皮附着恢复 ,两处理组无明显差别 ,与未经手术处理的JE比较 ,处理组主要超微结构变化是线粒体空泡化 ,基膜不完整。结论 :牙体预备对牙龈结合上皮的损伤 ,可导致结合上皮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验证结果,探讨治疗精确性。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14块,共16个治疗区。与术前相比,术后V100%减小(t=2.451,P<0.05);术后D90%V150%均值较术前小,V200%、MPD均值较术前大,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EI、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定位和复位时的误差。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41例3D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前2日行CT扫描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位置、深度的图像信息行3D模板针道设计、打印模板。术前3D模板复位,对术前定位计划3D模板位置和复位时3D模板位置的x轴(左右)、y轴(头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部位、体位3D模板复位与术前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头颈部、胸部和盆腔粒子植入术前计划3D模板定位xy轴与复位时3D模板位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7±1.09)、(2.66±1.65)、(4.00±1.41)、(5.22±1.85)、(1.88±1.29)和(2.52±1.37)mm。与胸部相比,头颈部和盆腔部的x和y轴方向位置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3.080、-3.944、-4.519,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T模拟定位技术对模板定位、复位具有很好的校正作用,误差小、精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57.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为脊髓灰质炎和脑瘫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下肢负重功能。自2000年以来,我们用三连杆撑拉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6例,经1~3a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大量医学人文素材和医德元素,具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充分挖掘中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医德教育元素,大力发扬中医药学的“大医精神”,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人才有重要的意义。此文围绕“德术兼授、以文化人”这一课程思政主题,就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作一论述,以期为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行峡部断端间植骨内固定.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9.08±2.5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05±1.73)分.CT显示所有患者术峡部裂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年轻且无明显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的峡部裂患者.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检验科2011年4月-2011年8月分离出的2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6种常用抗生素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所有菌株无一例对全部抗生素敏感,其中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