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霍乱弧菌O_4和O_(58)新疆疫区水鸟分离株实验感染野生斑嘴鸭、绿头鸭。结果进一步证实多种水鸟可感染霍乱弧菌而成为动物宿主。其感染过程为隐性感染,排菌早、带菌期长,并首次发现水鸟短期内可重复感染霍乱弧菌。提示某些水鸟也可感染流行群型霍乱弧菌,并经迁徙活动传播霍乱。  相似文献   
22.
1994年新疆霍乱疫区水禽候鸟携带非O1群霍乱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孙永杰1张志宏1刘瑞辉1王兰田1张协和2马宝玺3韩松3孙孝武4曾纯5侯玲玲5达毛拉5赵春涌51993年南疆霍乱第6次流行,我们曾于流行期前在喀什霍乱常发地区的8种水禽候鸟的肠道或鲜粪中及...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RFA治疗及其后1、3、6、9和12个月超声随访的AWE患者,观察病灶体积及血流分布情况,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痛经程度结果;计算各时间点病灶体积相比消融前缩小比例及痛经减轻程度,观察不良反应并评价其国际介入放射学会(SIR)分级。结果 RFA后1、3、6、9及12个月,AWE病灶分别较术前缩小(35.98±9.25)%、(82.42±10.98)%、(97.78±2.97)%、(99.61±0.88)%及100%,患者痛经VAS评分逐渐降低(P均<0.05)。1例术后出现皮肤热痛、轻微水肿,1天未经处理自行恢复(SIR B级);未见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AW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左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11±12.13)岁]作为肥厚型心肌病组,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年龄差距3岁之间,选取健康体检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32±12.57)岁]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血清学、心脏超声检测,记录血清GGT、血糖、血脂、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值)、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计算E/A、E/E’、左房容积指数(LAVI)。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性,分析血清GGT水平与超声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9.08)比(61.10±7.36),P>0.05];两组血清GGT[(32.35±15.58)μmol/L比(13.48±6.36)μmol/L]、LVD[(43.39±5.36)mm比(33.47±5.28)mm]、E/E’[(15.12±3.62)比(6.5±3.2)]、LAV[(53.69±20.27)m L比(30.64±8.9)m L]、LAVI[(38.42±15.27)m L/m2比(20.45±9.36)m L/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高于对照组。血清GGT水平与E/A、E/E’、LAV、LAV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9、0.525、0.346、0.461(P<0.05);与LVEF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具有相关性。血清GGT联合超声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诊断及病程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静脉炎是由于药物对局部刺激性较大,损伤血管壁或静脉输液药液少量外渗及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等所致的静脉血管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灼痛,继之呈条索状硬结,严重时坏死、溃疡。往往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造成患肢功能障碍或致残。笔者采用大黄甘草方湿敷患处,收到良好效果。1 治疗方法 大黄10~2 0 g,甘草8g,共研细末,30 %乙醇调为糊状,再将其均匀涂布于方纱布中央,纱布四周向内折叠包好,置于患处,2 h 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2~3d可愈。2 体会 大黄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作用,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  相似文献   
26.
孙永杰  周显礼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443-2446
肾脏小肿瘤(small renal masses,SRMs)被定义为在CT、MRI增强扫描或超声造影中表现为肿瘤增强而最大径线不大于4cm的肾脏实性肿瘤,符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临床分期T1a期肾肿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被偶然发现的SRMs检出率不断增加,因而SRMs被称为"放射医师的肿瘤"。随着SRMs检出率的增加,临床医师对SRMs的治疗方案也不断变化。2009年出版的美国泌尿协会(AUA)指南明确指出肾脏部分切除术为治疗SRMs的金标准,在技术上不允许时可考虑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此时推荐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对于不适合手术的老年病人可以考虑冷冻消融术、射频消融术等更微创的方法。另外对于特殊病人也可以选择积极观察。本文将对上述方案治疗原则、疗效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阻断组,n=19)及未合并(旁路组,n=12)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阻断组)或旁路分流(旁路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氧代谢及乳酸改变的情况。结果阻断组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高于旁路组,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旁路组(均P<0.05)。血管重建后阻断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下降,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上升(均P<0.05);旁路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以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在上腔静脉重建过程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进行肿瘤切除、腔静脉重建是安全的,未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进行上腔静脉至心房的旁路分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盐酸哌替啶制备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测定血清中神经生化反应。方法:实验于2000-06/2003-06在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血清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科研中心液相色谱室)完成。选用Wistar健康成年大鼠36只,雄雌各半。随机分6组:帕金森病模型组:每日经腹腔内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续用药21d;盐酸哌替啶+纳络酮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再经腹腔注射纳络酮0.05mg/kg,连续用药21d;盐酸哌替啶+溴隐亭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再胃饲溴隐亭20mg/次,连续21d;治疗Ⅰ组:每日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用21d后停药每日改用纳络酮0.015mg/kg,连用30d;治疗Ⅱ组:每13经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20mg/kg,连用21d后停药改用溴隐亭20mg/次胃饲,连用30d;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与上述同等毫升数,连用21d。吸毒者血清由沈阳戒毒所提供,以健康人血清做对照。用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盐酸哌替啶、纳络酮及溴隐亭对大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含量的变化。’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里)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血中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②与帕金森病模型组比较,盐酸哌替啶+纳络酮组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盐酸哌替啶+溴隐亭组多巴胺亦升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去甲肾上腺紊含量高于帕金森病模型组(P〈0.05);治疗Ⅰ、Ⅱ组与帕金森病模型组比较,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去甲肾上腺素亦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盐酸哌替啶对多巴胺神经元有选择性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38岁.因口渴多饮1年就诊.一般情况良好,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血糖血脂增高,余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检查:左上腹脾胃之间脾内上方可见3.4 cm×3.0 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稍低回声实性占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上腹脾胃之间实性占位(性质待查)(图1).CT检查:脾胃间占位性病变,CT值24 Hu,乏血供,良性可能性大.手术探查肿物来源于胃底与脾上极之间,大小约3.0cm×4.0 cm,质韧,向外生长.病理所见:胃底浆膜面见-3.7cm隆起,剖开隆起切面,见一4.0 cm囊腔,单房,色泽与胃壁相似,与胃腔不相通,内充满坏死物.镜下所见:肿物内面被覆消化道黏膜,大部分坏死,肿物的平滑肌层与胃肌层相延续.病理诊断结果为胃重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2月~2007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肝部分切除治疗,其中,左外叶切除23例,左半肝切除9例,右前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切除术8例。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1例,膈下感染1例,残留结石6例。随访患者中,优3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1。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